“艺术之力一一共塑中国美丽形象”学术论坛在京召开
论坛嘉宾合影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主任闵令超致辞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主任闵令超首先代表主办方领导致辞。他介绍到,成立于2000年的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是多语种全媒体报道解读新时代中国的国家权威网络传播平台。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所属中国网近年来在文化艺术领域持续耕耘,致力于以文化塑造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其中,被国家广电总局列入广播电视重点节目名单的大型实景文化类访谈节目《似是故人来》,被列入中宣部对外影视计划的《万象中国》系列微纪录片,和由艺术中国策划的一系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论坛与实践活动都在业界引起广泛反响。
闵令超副主任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15日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时指出:‘我们要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中国正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目标。美丽中国是环境之美、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百姓之美的总和。《2023美丽中国纪事》通过经典案例的展示,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了宝贵的智慧,也是迈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写照。我相信,此次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与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举办的‘艺术之力——共塑中国美丽形象’系列学术论坛,定能实现国家主流媒体与国内知名艺术院校的优势互动,聚合各行各业的有识之士为‘美丽中国’事业建言献策,推动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做出贡献。”
艺术中国主编许柏成主持论坛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方李莉教授主题演讲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方李莉教授以《观2023美丽中国纪事有感》为题首先发表主旨演讲。方李莉认为,“2023美丽中国纪事”诠释了美丽中国内涵与外延:即环境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的总和。只有实现环境之美,才能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只有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你我的生活之美;而心灵之美是重中之重,它是人心所在,是和谐发展的基石。其次,方教授认为该展览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探索了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之路。中国美术学院近十几年来一直秉持“以乡土为学院,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理念,强调有为之学,以中国美术助力美丽中国。在大学教育中,鼓励学生走出书斋,学以致用,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并胸怀天下,成为现代大学教学的成果典范。
环境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向勇教授主题演讲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向勇教授的演讲题目是《新乡土主义视角下文化乡建的思考与行动》。通过对中国百年乡建发展历程的梳理,提出当下中国“新乡土主义”的价值追求和价值锚点,新乡土主义强调城乡各自发展又互补共生的关系,强调守正与创新的新旧之交,更延展到家国一体的愿景和己任。
论坛现场
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欧阳甦主题演讲
《乡村公共艺术实践的目的和挑战》是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欧阳甦的演讲题目。她以莫干山公共艺术实践等案例为例,通过四个阶段:从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到在地(乡村)艺术实践,从在地艺术实践到产-学-研-传合作,从产-学-研-传合作到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再从地方性文化生产到区域性联合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