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2层高空的金鹰美术馆,体验一场中国当代艺术的“星象魔法”
“星象魔法”展览现场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
正在南京金鹰美术馆展出的“星象魔法”就出自于刘慈欣的《朝闻道》所涉及的隐秘而宏大的叙事,在该展览中,15位不同代际、不同创作媒介与观念的艺术家,旨在以创新性的主题,具有互动感的呈现,重新书写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别样谱系。作为中国中生代代表策展人,孙冬冬的灵感发源于三十五万年前人类祖先仰望宇宙群星闪耀的时刻。当身处金鹰美术馆52层的高空,玻璃幕墙与繁华都市的倒影、澄澈晴明的天际互相映照,时间与空间形成一处精妙的互文性场域,在思维与心灵此起彼伏的精神的河流中,我们可以看到分殊的主题、观念、符号与形象,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星丛情境,复现与回溯人类从远古以来的生命共相。
王郁洋 《柏拉图的立方体》展览现场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
“祂把北极铺在空中,将大地悬在虚无。”《约伯记》中的神秘启示在王郁洋作品《柏拉图的立方体》中得到具象的赋魅。这一由30根全管发白光的LED灯管组成的正多面体,以俯瞰着整个城市的高空玻璃幕墙为底色,通过电脑控制的机械拉伸结构不断变化着十二面体的形态。观众无论身处何种方位,都无法看到具有一致性或重复性规律的模板图形。柏拉图曾以复杂暧昧的语调写:“神使用十二面体以整理整个天空的星座”,其学生亚里士多德添加了第五个元素——以太(希腊文:Αιθήρ),并认为天空是由此组成。第五种立体即作为动物体的原型,被神用来界定宇宙的轮廓。正如多面体结构永不停息、不可捉摸的变换,在永恒与运动的时空之中,艺术家的作品以虚构奇观的方式探究和表述经验、认知、人类对宇宙构想之间的关系。他的设计概念表现出对另一种层级智慧的钟情,其中的思考与制作模式不妨说是具有一种“非标准艺术”的特点,以非哲学的名义对哲学传统的剧烈离弃。作为整个展览的叙事起点,《柏拉图的立方体》铺开了一道多维度、多视角的思辨路径,彰显了人类仰望星空之时灵气弥满的宇宙面相。
徐渠 《尘埃》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
他的另一幅绘画《尘埃》中,背景图案是艺术家使用化学褪色药剂漂洗出的世界,并非卫星遥感测绘出的科技图谱,而是艺术家通过记忆描绘出的形象。在宇宙和地球的互相凝视中,将向外的目光反射回观察的主体。
徐累 《世界的重屏》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
基于重构未来与复现过去的并行线,徐累《世界的重屏》借五代名作《重屏会棋图》为灵感,将大幅工笔画结合现场装置以及古代文物组成一体,探讨了“重屏”传统的真幻观。古往今来文化视域下丰饶动态的全球编码,各种文明遗迹与符号交错相叠,在画家笔下组成了迷宫般的框架和曲折离奇的场景。它们彼此映射又相互穿越,时空的平行与纵横,景象的叠印与呼应,无不呈现出人类在追求知识的进程中东方与西方从未间断的交流、影响、与并存的文化投影。
仇晓飞 《穹顶》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
仇晓飞的绘画《穹顶》,通过对人类文明符号的挪用与组装,在时间的流动中,捕捉时代之下的个体感受。
童文敏 《温度》展览现场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
这种立足时空意象的思考,同样呈现在童文敏与刘玗的影像作品中。童文敏的行为影像作品《温度》所唤起人类身体内在的洪荒气息,裸露上身围绕着火堆的人群,依靠着不同的温度转动自己赤裸的皮肤,感受温热降临,篝火的呲呲作响在一片安静的氛围中显得无比专注,半明半昧的火光中人们安静又庄重的表情,一如一场行星公转与自转的微缩景观。
陈飞 《小周末》 图片提供:南京金鹰美术馆
从具象现实尺度,人类的希望与烦恼,作为一种日常情态,在陈飞的绘画《超自然》与《小周末》中,则是另一种充满戏剧性的现实的“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