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刘商英:十二年,穿越万里荒原,用身体触摸自然

2023-02-27 作者:艺术中国 围观 : 811 次 评论

“在世界之间行走:刘商英”展览现场,TAG·西海美术馆 4号厅现场,2023

近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刘商英个展“在世界之间行走”在TAG·西海美术馆正在展出。此次展览与空间设计围绕艺术家五次行走项目的代表作品,分别以“行走”“邀光”“世界”“诗篇”和“彩虹”作为展厅主题。这也是艺术家刘商英近年来对多年创作经历的一次全面性展示。(据主办方介绍:展览将持续到2023年3月28日。)

寻羊,布面油画,200 × 570 cm,2010

具有蒙古族血统的刘商英一直对大自然写生有着浓厚的兴趣。2010年,刘商英在内蒙呼伦贝尔草原,他与布里亚特牧民,骑马在深夜中找寻走失的羔羊,旬日晴空的草原在暗夜中呈现出海面般的的浩渺与悸动,那种原始陌生的力量,人与自然融入的方式,让艺术家感受到巨大的震撼。回京后他把这段经历描绘在《寻羊》的作品中,他将这种寻觅隐喻为在大自然中追寻的意义。

之后的十二年,他克服各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不断行走在阿里、额济纳旗、罗布泊、阿尔金山和天山这些相对原始荒凉的地区。远离喧嚣与文明,在原始荒野中行走,不断与不同地域的接触与融入,意味着以一种流动的方式去不断打开原本被固化的思维和困局,回归到一种真正向内的精神追问。

内蒙古额济纳旗工作现,2016

内蒙的额济纳旗,胡杨林的遗骸散落在沙漠戈壁上,伸展着奇特诡异的形状,刘商英感受到一种很悲壮的英雄主义色彩。“实际上它们是植物死亡的残片,里面有很多相连接的东西和人是一样的,它让我感受到生命周而复始的转换,生命存在的意义。”

新疆托克逊红河谷工作现场,2019

在刘商英行走的地方中,罗布泊最为神秘和凶险,这里夏季地表温度高达60多度,冬季则会低至零下20多度,大风常年在七级以上。但这片生命禁区下面却埋藏着数千年繁华的古文明,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楼兰古国。在与罗布泊历史博物馆馆长武宗云相识后,武宗云被他在自然中行走绘画和对自然的虔诚所感动,于是亲自带队引路帮助刘商英深入罗布泊腹地进行创作。

面对一望无际的的雅丹地貌,刘商英感受到罗布泊的宇宙感,“它有一种茫茫无穷尽的穿越力,那里积淀之厚,文明之久远的历史记忆和今天无生命迹象的荒芜样貌形成一种巨大强烈的对比,在这里你会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漫长。”

新疆天山工作现场,2022

新疆的天山则是一个田园牧歌般的世界,森林、河流、溪水、牛羊所有一切非常和谐优美的共生延续了千百年,“那里是哈萨克民族的聚居地,他们保持着淳朴的民风,相对原始的生存状态,虽然他们也用手机,孩子也会看抖音,但他们依然没有改变所信奉的人与自然之间相处的方式,我被那里的生活状态,环境感染着,就像看到的童话世界一样。”刘商英如是说。 

与自然同构:抵抗、挣扎、僵持到和解

刘商英行走与绘画的荒野之境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感受,正如在他的影像中展现的,沙丘上的人如蚂蚁般踟蹰,数米长的大画在山岚中如纸片般微小。人在自然的尺度和能量面前微不足道。面对如此巨大的空间和能量场域,传统学院温文尔雅的绘画方式无疑是失效的。

刘商英形容自己在自然中创作的过程为“从对自然的抵抗、挣扎、僵持到最终的和解。”在这一过程中,刘商英对自然的理解,思考、想象与艺术的手法都随着与自然博弈交流中产生了很大的改变。

刘商英工作团队合影,新疆鄯善县罗布泊历史博物馆,2019

荒野写生也意味着将自身暴露在自然的狂暴之下,要时常忍受风、雨、沙、石、蚊虫、酷热、严寒的侵袭。为了完成荒野行动绘画,刘商英在假期之前必须做好目的地的详尽调研和周密行动规划,任何疏漏都将导致行动失败甚至生命危险。之后他会带领一支十几人的团队从北京长途奔赴荒野腹地,有时车辆在路上陷入泥泞,要挖几个小时。他们搭起帐篷,吃着最简单的食物,睡在睡袋或自制的火炕上。白天大家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引路,有人搭起脚手架,固定住巨大的画框,摄影师负责拍摄刘商英的绘画过程,待刘商英画完后,大家再将画材归置好,用车辆运回北京。

 1 2 3  尾页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