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百余案例谱绘华夏“大地之歌”,中国美术学院邀您共赴“美丽中国”之约

2023-03-02 作者:付朗 围观 : 1112 次 评论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美丽中国研究院院长,展览总策划高世名为嘉宾介绍展览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美丽中国研究院院长,展览总策划高世名表示:中国美术学院近十几年来一直秉持“以乡土为学院,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理念。“这份信念支持我们在全国各地建立起自己的乡土学院网络,它不仅是社会感知的网络,也是社会参与的网络,从而在其中发现艺术的意义,发掘教育的能量。”

展厅现场

“两年前,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美丽中国研究院,倡导‘以中国美术助力美丽中国’。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跨界贯通中打开生活艺术的新可能,在落地实行中激发文化生产的新方式,通过‘自然建造,生态织造,文创智造’的实施方法,从文创、文旅、文教、文娱四个方面,形成艺术文化赋能社会发展的新实践,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人文艺术的新能量。鼓励师生学子把自己的作品创作在中国的大地上,创作给更广泛的人民群众。不要只作艺术界的艺术家,要作世界的艺术家,要为生活而艺术,为人生而艺术,为人人而艺术。”

美丽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本次展览策划人汪莎为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介绍展览

美丽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本次展览策划人汪莎介绍到: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经过两年时间,对近十年来“美丽中国”建设的三百多个全国性艺术实践开展了调研行动,进行取样、访谈、编码、研读、阐释,建立起了全国首个“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该文献库旨在以微观视角探讨一百种“美丽中国”的建设经验,讲述一百个“星星之火”式的动人故事。“正是这些正在发生着的一个又一个实践,铺陈着十几年来美丽中国的‘纪事’,真实地反映如何以文化艺术创造激活地方社会的创新能量,形成自为、共创的发展机制。这些致力于真切地体察当地,真正地改变生活,坚持真诚的美学,直面现实的症结,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实践,谱写成了一曲‘大地之歌’,这也正是本次展览名字的由来。”

内环则展示了美丽中国不断更新的“未来提案”,它们置于一个个行李箱中,也等待着更多人参与其中

全国首个“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构成遍布中国大地的“行动网络”

本次“大地之歌——2023美丽中国纪事”展览中展出的近百个实践案例,有开创“全球合伙人”乡建模式的“两山理论”发源地的安吉余村,有覆盖28个城市的联动万余名小艺术家共同参与的“iSTART儿童艺术节”,也有改变了乡建中“政府干、村民看”现象的“留坝两个100项目”;有政府与学者合作建立新乡村美学的“松阳实践”;有从在海拔4700米的高原上守护三江源的“帕卓巴游牧人合作社”,到赋能新疆本土传统地毯手工艺的“高台当代艺术中心”;还有从造福非洲贫困家庭的“蜡烛消灭者”计划,到与埃塞俄比亚连线将“一带一路”两端的社区连接在一起的“杨梅竹斜街胡同花草堂”等案例。

iSTART儿童艺术节展览现场(图片资料)

“留坝两个100项目”蓝图及模型展示

美丽中国建设需要让生产、生活、生态互为方法,充分调动文化、艺术、教育的力量,参与新公共文化、新社会美学、新生活方式、新产业形态的建构,最终才能激发社会性创造力,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戴着帕卓巴手工帽和围巾的小朋友

面向社会发展的“未来提案”,形成美丽中国跨界创新的“智联网”

本次展览以中华世纪坛为枢纽,邀请每个人向未来的美丽中国“提案”,借助“纪事”行动的网络,把想象和希望的“行李箱”带到更远处,共同编织不断生长的“智联体”。

 1 2 3 4  尾页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