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钱已经out了?那些国际一线区块链艺术家,他们都在做什么?(2)
现任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太空探索计划艺术策展人的刘昕是一位艺术家和工程师,他的作品形式包含表演、器械、装置、科学实验和学术论文。在她的实践里,体验亦实验——在后形而上的世界里,测量个体、社会和技术之间的距离和张力。她最近的研究集中在垂直空间、地外探索和宇宙代谢。
刘昕作品《云图》
刘昕的作品“云图”将地球的独特瞬间转化为一件件独一无二的作品。此系列源于卫星运行所激发的灵感,诗意地交融新兴与过往科技。三颗退役NOAA卫星(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第三代实用气象观测卫星)每天经过香港城市上空约四次,它们发出的无线电信号被安装在香港的天线接收。当卫星经过时,它们拍下“云图”,并实时传回至地面。通过调谐特定的卫星频率,艺术家从卫星的运行中捕捉地球的独特时刻,自然揭示出当时的天气状况、地理能见度和时间标识。
施政作品《自由落体》
90后艺术家施政,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和芝加哥艺术学院,他的作品创作形式涉及视听装置、电子音乐以及现场演出,开展了一系列以模拟和“机器视觉”为出发点的艺术实践,通过扩充观众视听通感体验,体现其对技术哲学、数字漫游和“潜在时间”的持续思考。
作品《自由落体》中,由计算机模拟出的纯白面膜无限下坠,纵向连接的显示屏幕呈现了自上而下的观看视角。作品的另一层画面是由机器视觉识别系统构成,即对影像内容的监控与识别。系统根据面部识别算法判断画面中坠落的面膜是否与人脸的特征吻合。蓝色显示框内的数值(0或1)代表了被机器辨别出的 “人脸” 与 “真实人类” 的近似值,0代表近似值低,1代表近似值高。
陈抱阳作品 《第一森林定律》
《虚拟免疫计划——危机是一场进化的狂欢》
王偲丞与其合作者尼克·本兹、熊枫、顾诗敏、叶利森共同创作的《虚拟免疫计划——危机是一场进化的狂欢》,通过来自中科院的科学顾问单超、方成池的帮助与学术支持,艺术家们获取到了开源生物蛋白质结构交流平台PDB的数据,和中科院遗传基因研究所的部分基因研究数据模型。他们根据病毒疫苗的相关学术信息建立病毒,刺突蛋白质,DNA和RNA等的三维虚拟模型,并启动虚拟疫苗计划。在虚拟疫苗计划中他们利用影像艺术、三维建模、装置、声音和加密技术来呈现人类与病毒免疫的动态过程, 并指出人类与病毒不光是对抗关系同时是协同演化的关系。
由于现代医学的介入,人类自然选择的进程大大减缓。同时人类试图利用科技代替自身的进化。机械代替身体去进化,人工智能代替大脑去进化。每一场危机同时都是倒逼人类进化的动力。此次新冠大流行,推动生命科学在mRNA研究上的突破的同时,展现了信息科技发展的伟大成果,作品试图探讨对生物进化、科技发展和艺术创新的思考。
展览现场
招商文化总经理助理、《与钱无关:登陆元宇宙》展览总监张熙珈表示:“展览的诞生基于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作为公共机构,希望时刻保持回应当下、面向未来的愿景,在筹备展览中也与合作机构在不断思考,如何能够系统且权威地探讨区块链、Web3、元宇宙等在艺术领域和未来产业领域的应用,且能普适地权衡科学、美感与娱乐体验,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和了解不远的未来世界。”
展览现场
馆方负责人孙奇杰认为:“《与钱无关:登陆元宇宙》是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持续关注数字艺术领域的最新成果之一,自2017年开馆举办首展《数字之维》,2019年举办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深圳特展《科技艺术40年——从林茨到深圳》以来,都在持续以更学术性的视角、更大众化的语言挖掘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3月5日。(台馨遥/撰文、编辑,文中除备注来源的图片外,其余图片由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