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谈钱已经out了?那些国际一线区块链艺术家,他们都在做什么?

2022-11-29 作者:台馨遥 围观 : 667 次 评论

展览现场

2022年11月13日,由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SWCAC)主办、风语筑协办、雷电所(RaidenINST)策展的年度特展《与钱无关:登陆元宇宙》在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二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展馆启幕。本次展览对NFT及元宇宙的呈现从对“钱”的无限关注,转而面向区块链底层技术逻辑的发展路径及生态实践。展览在全面阐述区块链及元宇宙概念对当下艺术及社会领域的冲击及该领域的重要实践成果的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了一个拥抱数字思维与超现实感官体验的元宇宙世界。

拥抱数字思维,元宇宙世界的生命群像

展览集中呈现了29组国际一线区块链艺术家的33组代表性作品, 并从生态观察、智能合约、链上生命、自我组织等四个维度展开对于区块链技术及实践的全面审视。作品涵盖装置艺术、交互艺术、新媒体艺术、生态艺术、生物艺术、数据艺术及加密艺术等八大门类。同时,著名数字艺术家古列·特沃斯基的世界首个区块链虚拟宠物游戏《加密猫》,意大利科学博物馆MUSE组织的欧洲项目BioArt Challenge的获胜者朱塞佩·洛斯齐亚沃也携其作品首登深圳,与观众见面。

古列·特沃斯基 《加密猫》

《加密猫》是第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区块链游戏。玩家可以拥有、配对和交易小猫。该游戏在发布后获得了爆发式增长,但在短时间内迅速崩盘。大量玩家在该游戏发布后的第10天至第18天涌入,并在接下来一个月迅速退出。此后,几个大玩家逐渐主导游戏,并集中了大量游戏资源。有研究者发现,游戏热度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媒体关注度的增加,而游戏热度快速下降的原因则包括小猫供过于求、玩家道具交易的收入减少、资源高度聚集在少数玩家手中和区块链系统的局限性等。

《加密猫》中设置的游戏规则,规定了拥有者的所有权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分布式记录在整个互联网上,没法复制,没法销毁。这种“分布式意识”在NFT艺术领域现今已跨越了人工智能、分布式计算、分布式智识、进化、现象学、生态意识、气候变化、行动主义和头足类动物等主题。

迈墨·阿克顿《分布式意识》2022

"分布式意识 "将基于智能合约的区块链所进行的分布式计算与头足类动物的分布式认知作了比较。该作品提醒我们反思以人工智能的形式在机器中建立的合成外星智能。该作品邀请我们对人类的特殊性进行去中心化,放下 "人与自然 "的危险二分法,转而拥抱所有人类、非人类、生物和非生物在多种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相互联系,并积极努力实现多物种的繁荣。

意大利科学博物馆MUSE组织的欧洲项目BioArt Challenge的获胜者朱塞佩·洛斯齐亚沃携作品《机器人》和《二分法》首次来到深圳。《机器人》是朱塞佩的第二个NFT版本。

《机器人》中的三个场景,图片源自艺术家个人网站

这是一个58秒的数字动画艺术作品,前后共计花费两个多月的制作时间,使用了200多台计算机的云端计算能力,以4k细分制作了2000多帧画面。这件数字动画的灵感来自当代实验戏剧,结合了古希腊文化、机器人技术和NFT艺术的元素,具有逼真的视觉美感。尽管有机器人的身影,但视频的主题却是借助技术投射人性,尤其以三大场景影射了人类在当代社会获取信息的方式、相互间的协同行为以及对共有的社区和归属感的需要。

Beeple《生物收集》

《生物收集》为该系列的其中一件作品,这是Beeple首次推出的附带实物的NFT艺术品。该NFT实物由铝制底座、边框和带有自定义编程的LED屏幕组成,并在点亮时拥有独一无二的颜色模式,此件作品与另外四件NFT艺术品(《无界ABUNDANCE》, 《GIGACHAD》, 《重生REBIRTH》,《2021年1月1日JANUARY 1ST, 2021》)共为一套,共包含五幅NFT艺术品及其对应的五件NFT实物。

《See, Seed, SeeDAO》

刘嘉颖作品《一个小目标》2020

艺术家通过对智能合约的改造,加入一个限制转账的开关,操纵了一场SG代币的价格拉升,以帮助用户们在数字世界获得大量“财富”,完成一个“小目标”。作为一次艺术实践,艺术家通过自身的技术性介入,揭示了区块链的行业现实处境,同时反映了金融市场中价格与市值之间的关系。

 1 2 3  尾页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