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他用一支签字笔,走入中国山水画的静谧之境

2022-09-01 作者:许柏成 围观 : 359 次 评论

赵志军,称自己是“一个用签字笔表现心灵的人。”

少年时的他痴迷于绘画,父亲赠予他的一本《芥子园画传》终日相伴,钢笔临摹涂满了中学的课桌。考入北大历史系之后,校园内的耳濡目染让传统文化深入骨髓,成为他的人生基色。1990年代,他在日本从事印刷行业,签字笔的出现,让他对这种新型书写工具的特性心生欢喜。重拾绘画的念头隐隐浮现,而签字笔则成为再续丹青的最佳工具。

赵志军作品 1997年绘于日本

赵志军先生不仅作画,也写诗。这些融合了人生感悟与禅机洞察的诗句与他的心中山水交相呼应,带给读者世事繁杂之外的一片清凉。他说:“绘画可能是我的最外一层,再往里是诗,最里面一层则是对世界究竟的探寻”。

签字笔,对于当代普通人来说,是再日常不过的书写工具,但对于赵志军来说,却是通往中国山水画静谧之境的一座桥、一条路、一扇门。中国艺术,特别是文人艺术中,从不崇尚繁琐的工具。比如书法,只需要一只笔,随时随地都可以从事创作,而在京剧中,一只马鞭,便可表现出指挥千军万马的气势。工具,只是通往理想的桥梁,而在作品之外,更重要的则是人生的修养与境界。

赵志军在创作中

【附】赵志军:我与签字笔的缘分

人的一生,缘分很多,每一次都会在不经意间改变生命的轨迹。

我的画之所以形成了现在的画风,还得从在1982年的生日那天得到《芥子园画谱》说起。

那时候的中学生,没有手机和游戏,但也有各自的兴趣和爱好。我的爱好是画小人书,从《三国演义》《西游记》到《岳飞》《杨家将》,几乎是买一本画一本。自从得到了《芥子园画谱》,便更是一下子痴了进去。“石分三面,树有四岐”、“师古人亦师造化”、“先有法而后无法”,这些最初的国画理论就是在那时记住的,也算是童子功了吧。

赵志军 张旭《桃花源记》诗意 2019年

1994年,我到东京的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映象研究所工作,第一次接触签字笔,就被它的便利性所吸引了。那时我负责印刷品与作品原稿的颜色校正,每天离不开的就是签字笔,工服的兜里永远是红、黑、篮三支,黑的标合格,红的标注意,蓝的写批注,带在身上,随掏随用,比钢笔和圆珠笔方便得多。签字笔可以用来画图案、漫画、建筑画、插图、素描和速写,但是是否可以画中国的山水画呢?

赵志军 《春山一望皆含绿》2022年

1998年,我从日本回国发展,从出版到新媒体,从IT到无人机,投身于国内如火如荼的商海洪流,一干就是二十年。日复一日的策划、会议、报告、谈判,逐渐让手中的签字笔退到了它最初的功能。刚刚开始的艺术探索,因繁杂琐事而被搁置,甚至对绘画的热爱也几乎降到冰点。

但“五十岁后,做真实的自己。”这是我从日本回国后对自己的一个承诺。因为我知道,那颗种子还埋藏在心里,如果心死,它便再也不能发芽了。

赵志军 《幽林空山远,云烟出流泉》2022年

艺术家简介

赵志军,1968年出生。1990年北大历史系毕业后,从教多年;1994-1997年就职于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后从事出版、广告、IT、投资多个行业。现为多家创新企业的运营顾问。喜好绘画、摄影、诗词。曾任百姓摄影俱乐部常务理事、《中华佛教2000年》副主编;摄影作品《向日葵》曾获得招商银行杯摄影大赛金奖。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