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中韩日古代青铜器汇聚国博 “东方吉金”见证文化交流互鉴

2022-07-27 作者:艺术中国 围观 : 446 次 评论

展览现场

中国古代青铜文化以青铜礼器的使用为特色,礼器、乐器、工具、兵器、车马器等类別齐全,内涵丰富,青铜器作为先秦贵族身份等级的标志、家族荣誉的记录、财富威仪的象征,不仅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格局的重要符号,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韩国古代青铜文化以剑、镜、铃为特色,象征政权和祭祀权的统一;日本古代青铜文化以兵器、佩饰、乐器、生活用具等为代表,广泛涉及礼仪、生活、信仰等各个领域。

本次展览展出中韩日三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青铜器类精品文物约50件(组),充分呈现了三国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与科技、艺术成就。展览分为三个单元,分别介绍了中韩日三国的青铜文化,通过精品青铜展品向观众呈现出三国青铜文化的异同。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青铜文化”重点展示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的几组代表性青铜器。展品器型丰富、品类繁多、精美绝伦,其中的蔡侯鼎、方壶、编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典型代表。本单元全方位地展示了春秋晚期诸侯国君主墓葬的随葬青铜器以及南方地区楚系青铜器的基本特征和面貌,为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文化、礼仪、外交提供了宝贵资料。

展览现场

第三单元“日本古代青铜文化”本单元重点展示日本古代青铜文化的发展轨迹及其与中国、朝鲜半岛青铜文化的交流。重点展品有青铜铎、宽型青铜矛、鼍龙镜、附铃青铜镯等。


漆鞘青铜剑

蔡侯青铜方壶(图片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

中国蔡昭侯时期(公元前518年—前491年)

1955年安徽省寿县蔡侯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件壶是蔡昭侯墓出土的2件方壶中的一件,盖顶作镂空莲瓣形,颈部有蟠螭纹,两兽形耳,以四伏兽作足,姿态流畅生动。壶颈内侧有铭文“蔡侯申之滆壶”。

青铜壶是历史上使用时间较长的酒器类型,从商代沿用至汉代甚至更晚。这件方壶体量较大,气势恢宏,充满了浓郁的复古气息,其腹部所饰田字格纹及颈部略呈梯形的连续纹带,均是流行于西周晚期青铜壶上的装饰元素。


青铜铎

日本  弥生时代中期(公元前2—前1世纪)

日本冈山县仓敷市真备町妹出土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铜铎是一种铃状的青铜祭器,弥生时代中后期(公元前2—公元3世纪)在聚落中的祭祀仪式上使用。与武器形青铜器的分布状况不同,铜铎主要分布在位于日本列岛中部的近畿地区及东海地区。铜铎各部位的装饰与同一分布区域内陶器及木制品上的纹饰相近,同时,由并排成列的三角形构成的锯齿纹及连续的涡纹等则被认为是独具特色的铜铎纹饰类型。

日本铜铎的祖源可以追溯到朝鲜半岛的小铜铎,日本列岛上最早出现的铜铎承担着乐器的功能,悬提铜铎,通过振动其内部的棒状舌发出鸣响。但是,在弥生时代后期(公元1—3世纪),人们越发重视其外观形象,因而铜铎逐渐向更大型化、更华丽的方向转变。此件兼具乐器、祭器功能的铜铎能够体现出其在功能变化过程中的过渡状态。

展览海报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