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李津新作:狂于行,禅于心

2022-06-28 作者:瞿弋宸 围观 : 184 次 评论

展览现场

齐白石以果蔬虫草入画,将清新自然的乡野情趣引入中国画;李津则首创以美食入画,将人的欲求与本性展现出来,打破了中国画水墨体系的定式。在他的经典作品里,人的生理需要被无尽放大和强化,画中的人物仿佛不知饥饱的动物,重欲、放纵,被本能所调遣支配。美食和人都是那么圆润、饱满、盈肥,通过图像带给视觉的刺激调动起多感官的欢愉。

李津 巴伐利亚故事系列 6   纸本设色  2016

2016年,李津前往德国巴伐利亚州游览和考察。期间,他在餐巾纸上信手涂鸦,这就是“巴伐利亚故事”系列的得来。这系列作品画面色彩浓烈、情感奔放,流露出十足的异域情调。

在《饮食男女》《春之歌3》《春之歌4》等作品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李津以往美食和人物的主题,但不再似原先那般直白露骨,变得更加含蓄内敛。

李津 济公  30×22cm 纸本水墨 2022

这种“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人生态度让人不禁联想到文学史上的济公形象,史载济公“风狂嗜酒肉,浮沈市井,或与群儿呼洞猿,翻觔斗,游戏而已”。或许是这种精神上的共鸣,使李津创作了许多以济公为主题的作品。

李津似乎与生俱来就有中国传统文人高士的气质,从他的创作理念中风骨可鉴。他希望自己的水墨画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具有东方和中国的辨识性:“我所要体现的一种东西,一种精神内涵,是在中国生长了这么多年的一个人的贴切的感受。”

李津 清静门中 34×64cm 纸本设色 2022

书法和绘画具有再现和表现的双重性,这一观念植根于中国传统。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就是一种图形符号,许慎《说文》曰:“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早期的文字和绘画都具有图像意义,虽然汉字在隶变后走向符号化,但依然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李津在画作上的书写,是对传统书画关系的“逆行”,这种将书法再度“图像化”的创作方式,还原了书法本体论意义上的美学本质。

李津 清静门中定机缘 册页8  38x43cm 纸本设色 2022

这带有中国文人高士所崇尚的笔墨游戏之意,黄庭坚于《东坡居士墨戏赋》言:“东坡居士游戏于管城子、楮先生之间”,其中“管城子”即毛笔,“楮先生”即纸,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苏轼在纸笔间纵情游戏。李津也在创作中向他致敬,《寒士》虽为作者自画像,但画中扮相及神韵让人不由得联想到苏轼画像。

李津 叶香沉 34x34cm 纸本设色 2022

为契合作品的气质,站台中国在本次展览的展陈上,也选用有别于展示传统中国画的形式,将画作装裱在木板上,两旁作大面积留白处理。同时,这种类似油画的展示方式让画作垂直于观者的目光,使得画面呈现更加直观,也更加直白地传递出画作中的信息。

李津 云散空净 34×25cm 纸本设色 2022

在此次展览中,很多观众反映格外喜爱李津的小画,因为小画充满了信笔挥洒、直抒胸臆的潇洒自如。李津表示,画幅的大小直接影响了调度气韵的难易:“大画和小画的区别挺大,当作品的尺幅小于你身体的时候,从视觉到各方面,你感觉能控制它,你罩着它。当尺寸大于你的身体以后,你自己的很多感受、很多外溢的东西、往外走的东西是未知的,整个调动的气力也不一样。”但无论作品尺幅的大小,它们都是李津这一阶段心境的展现,正如他所说的那样:“隔离和封闭的时间里创作的作品,似乎如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己,也看到了背景。”(文/瞿弋宸 现场图片与作品图由站台中国及艺术家惠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