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想念我就去看我的作品,我就活在其中
展览现场
吴冠中《近照》
吴冠中先生影像资料
吴冠中先生影像资料
吴冠中先生影像资料
《贺优质印刷》手稿
吴冠中先生是中西艺术融合的先行者之一和集大成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周爱民介绍说,吴冠中体现着自林风眠先生以来的中西融合道路,在今天,这个课题依然需要研究和挖掘,走这条路也不能用二者简单相加的方法。吴先生讲,在艺术上“一加一还是等于一”。他游学法国,吸收现代主义的艺术观念,回国后他又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艺术。吴冠中的写生观点来自巴黎美院的影响,但更多是来自中国画,如“搜尽奇峰打草稿”“移花接木”等。他的作品既有世界意义,又能立足世界,凸显中国传统的精髓。北京画廊协会副会长林松认为,吴冠中先生承接传统、开辟新路的承上启下意义,以及他的理论探索,对于中国美术影响深远。
吴冠中 飞尽堂前燕 1990年代 签字丝网版画
吴冠中 双燕 1981年 综合版画
吴冠中早年初学理工科,后结缘艺术。艺术、科学、清华也是他一生中绕不开的话题。他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三年。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看来,清华的这三年对吴先生之后的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建筑系的特点是注重环境的描绘,也注重“形式”,这正好契合了吴冠中的意趣,从某些方面也促使了他的创作题材从人物向风景转变。五十年代院系调整,经梁思成先生的建议,吴良镛先生负责从中央美术学院邀请教师来建筑系教授美术,吴良镛“点将”邀吴冠中来清华,而吴冠中对吴良镛先生的绘画作品也十分赞赏。有一段时间,吴冠中的家就在清华园,他的妻子在清华附小任教,儿子在这里上学,清华的品质也使他对这里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后来又与李政道先生结下深厚友谊,相互探讨艺术与科学的魅力,倡导举办“艺术与科学”大展。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后,吴冠中先生便把自己拍卖得来的一笔巨资全部捐给了清华,设立“吴冠中科学与艺术创新奖学基金”专门资助相关的研究人才。
吴冠中的捐助
杜鹏飞表示,目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已经形成立体的吴冠中作品收藏体系。在2019年“美育人生——吴冠中百年诞辰艺术展”开展前,吴可雨向清华大学捐赠66件(本)吴冠中绘画艺术作品,此外还包括画架、画具、手稿以及吴先生生前最后一件作品和他晚年所绘夫人朱碧琴的肖像,给展览带来了更生动的展示效果,也成为清华艺博的无价之宝。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凝聚了吴冠中先生的心血,他参与了艺术博物馆全球设计竞赛的评选,极力推动工程的进展,也专门为它“量身定制”创作了一系列的巨幅作品。遗憾的是吴先生在去世前没能见证清华艺博的开馆,而那些巨幅作品也散入各藏家手中。杜鹏飞表示,这次接受捐赠的丝网版画将进一步推进馆藏的丰富性,使收藏体系更加立体。
吴冠中 荷塘 综合版画
吴冠中 朱颜未改 盖章丝网版画
吴冠中 舟群 签字丝网版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周爱民致辞
艺冠空间总经理、吴冠中艺术推广人徐建欣致辞
颁发捐赠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