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我在玛曲的支教生活

2022-09-17 来源:网络 围观 : 1545 次 评论

一 听闻远方有你

这是一片令人魂牵梦萦的人间净土,它空灵而又绚烂,圣洁而又美好。神圣的寺院,碧绿的草原,蔚蓝的湖泊,滔滔的河流,彩色的经幡,它让刚烈与温柔相济。这里质朴,这里惊艳,这里远离凡尘,这里是藏传佛教的圣地。这里是青藏高原上的香巴拉。这里是一个把信仰融入生命的地方,这里就是甘南。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南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地处甘肃、青海、四川三省交界的地带。甘南属于安多藏区。被称为“中国的小西藏,甘肃的后花园”。在西藏你想看到的东西,甘南都有。甘南,令我魂牵梦萦,心驰神往。我如今虽然年近50岁,但在内心深处从始至终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向往,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再加上身边有不少熟悉的同事,也先后从甘南支教回来,听他们娓娓讲述那边的所见所闻,也愈发勾起了去甘南支教的冲动。

2021年7月初,学校接到教育局人事股正式通知,让我们学校选派一个教师到甘南支教,这是政治任务,要确保完成。学校里一片寂然,无人报名。老师们都有这样那样的顾虑,身体健康欠佳的,有老人年迈需要照看的,有小孩年幼,需要扶携的。我思虑再三,提出报名。有同事善意提醒,小儿正要上初中,在这关键时刻甩袖离去合适不?还有必要这么拼吗?我也动摇过,犹豫过。这样的机会不是每年都有,为了心中的执念,任性一把,豁出去了。人生不就是一场豪赌吗?谁能说,你待在家,孩子就能一定能学好呢。自然而然的,我就成了不二人选,得偿夙愿。填表盖章上报。

虽然都是去支教,却是分属两个项目。一个是中央的“三区支教”,一个是甘肃省的“顶岗支教”,我是属于后者。支教受援地是临夏和甘南两州,去甘南的人数居多,临夏海拔低,气候好,距离近,生活舒适度高,所以成了支教教师的首选地,趋之若鹜,得找人说道说道,才能就近安排。这也是我们去甘南后才知道的。我呢自恃体魄强健,不惧高寒。甘南又奈我何。利用暑假,整理一下心情,放下顾念,轻装上阵,好去迎接诗和远方。等着吧,待新学期开学时,开始我的甘南支教之旅。

二 玛曲,我来了。

玛曲县位于青藏高原东端,全县总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县城海拔为3400米,年平均气温2.9℃,降雨量充沛,气候寒冷阴湿,全县常住人口为5万7千人,其中藏族人口占89%以上,是甘肃省唯一的纯牧区。玛曲是藏语“黄河”的音译,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发源,一路浩浩荡荡东下,在甘南玛曲县形成了一个433公里的“天下黄河第一弯”,玛曲县就被这一弯所环抱。

以我的理解,玛曲就是地广人稀,高寒缺氧,雨量充沛,以藏为主的纯牧区。当地的汉族人戏谑说,玛曲的气候没有四季变化,只有冬季和大约在冬季。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也就是六月中旬到九月中旬,草原上绿草如茵生机勃勃。就这,早晚还要冷人呢。玛曲县的暖气一年要供8个月呢,干部职工的取暖补助要发8个月的。你羡慕不?但是牧民家里却是常年要烧牛粪做饭取暖的。草原牧场上捡牛粪,是牧民家的日常劳作。因为牛是吃草的,不喂任何饲料。牛粪是淡淡的青草味,根本闻不见臭味。只不过热量低,抵不过煤炭。真是由衷佩服,这个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苦寒之地的民族。

三 吃饭是大问题

学校是寄宿制初中,玛曲县几乎所有的藏族初中生都在这所学校就读,1800多学生,42个教学班。学生管理很严格,有14个宿管老师专门管理学生公寓。总务处也有不少人专门从事食堂管理。在学校待了一年,也没有听说住宿学生发生啥大事。学校开有学生食堂,自己经营。有五个档口,形成竞争机制,饭菜真正是物美价廉。每天还能吃两次水果,一次是香蕉,一次是红富士苹果。形式上是刷卡吃饭,其实学生不用充一分钱,饭卡里的钱都是由国家专项拨付,学校往里充的。如果初三毕业,吃不完,有结余,学生可以领走,据说,有个别学生都能领到成百上千块钱呢。

学校没有开办教师食堂,尽管前前后后也开办过,都以失败告终。学校里住的单身教师和我们支教老师也有六七十人,按说也够办一个教师灶的,关键是他们缺乏固定吃饭人数的能力。今天做多了,来吃饭的人少,明天准备的少,来吃饭的人多了。再加上采用外包经营的方式,饭菜也不比街上便宜。所以,三弄四弄,教师食堂就黄了。我曾经给他们支招,要不然,我们充卡同学生一起吃。领导说,这是国家对民族地区学生的优待政策,老师们吃了,传出去话不中听,就算老师们自个掏钱吃饭,这钱也没办法交代,不好做账。从这点上看,领导们政治站位高,原则性很强。这个问题如果放在我们这里,领导们谈笑间,就很灵活的处理了。没这点能力,当啥领导?哈哈哈。玛曲这地方,除了海拔高,再就是物价高。这里一碗面片16块钱以上,且量少,缺蔬菜。玛曲历来不产菜,不种植任何农产品。尽管菜市场有卖菜的,人家习惯了不放菜的面片。由于菜都是从外面拉进来,运输成本高,价格奇高。基本都是我们家乡的两倍多。一斤茄辣子八九块钱,冬天习以为常。夏天都要卖四五块钱呢。藏中尽所能的为我们置办了做饭用的灶具,如锅碗瓢盆,基本够用。鼓励我们自己起锅烧油,这样吃的可口,也经济实惠。宿舍同住的是陇南的两个4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自己不做饭吃,在外面饭馆买饭吃。我也不好意思起锅。在外面买着吃了有两周左右时间,三人都上火了,嘴唇子红丢丢的。在我的竭力鼓动下,三人正式搭伙做饭了。当然,我是做饭的伙头。他们二人可能在家不做饭的缘故,做饭的主动性不强,动手的能力太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起合伙了一个月有余,两个陇南人就懒得做了,散伙了。其后,我都是自己一个人做着吃,想吃啥做啥,想怎么吃就怎么吃,还少了许多掣肘。到最后,凡是一起合伙做饭的人都产生了矛盾。夫妻在一起都拌嘴里么,更何况两个素不相识的成年男人,不计较是假的。在这里,告诫要来支教的老师,如果不喜欢做饭或是不会做饭,千万不要贸然前来。我们一起有三个接近五十岁的支教老师,要么就是方便面凑合,要么面条和生菜一起煮,煮熟了捞出锅,撒点盐,就着吃,看着都可怜。自古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吃好饭,才能打胜仗!

 1 2 3 4  尾页

相关文章

  • 人生就是一场孤独的旅程
    人生就是一场孤独的旅程

    春花秋月,冬雪夏阳,岁月匆匆,人生如梭。我们在这场孤独的旅程中,不断前行,不断成长。我们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忍耐,学会了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我们在这场孤独的旅程中,逐渐明白,人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坎坷与曲折。...

    2023-12-06 23:18:35
  • 请君为“己”倾耳听
    请君为“己”倾耳听

    请君为“己”倾耳听 一直觉得,倾听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闲暇时,喜欢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各种各样的声音。虽然这样的时间,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并不多,但我只要有机...

    2023-10-19 11:37:01
  • 婚礼现场
    婚礼现场

      前几天,接到老同学石喜红打来的电话,说是他儿子近日结婚,邀请我和妻子一同回老家见证他儿子的婚礼,我一听,当即就爽快地答应了。放下电话,想起那个学生时代用手臂挽着我的脖...

    2023-08-23 22:15:47
  • 在美丽世外桃源的奇妙之旅
    在美丽世外桃源的奇妙之旅

      梦中,我载着阿庆行驶在风景秀丽的林中大道,笔直的树干高耸入云   凉爽的秋风将阿庆的白衬衫吹到鼓起来,我的碎花裙也随风飘动~   可就在这时,电动车失控了 ,它无法减...

    2023-08-23 22:11:26
  • 箬笠
    箬笠

    过去,农村里的雨具多为箬笠蓑衣。箬笠和蓑衣是绝配,青色的箬笠加上棕色的蓑衣,色调也很协调般配。头戴箬笠,身穿蓑衣,一副地道朴实的农人打扮。箬笠蓑衣在乡下很实用,春天插秧,夏天...

    2023-03-05 16:33:00
  • 茶泡
    茶泡

    茶泡多长成于清明前后,一株油茶树或多可结上十几二十多个茶泡,茶泡初时呈绿色,成熟后退去青皮,呈乳白色,似仙桃般,散发一股清香,食之味淡甜中余留一丝苦涩味。小时候随父母在城里生...

    2023-03-05 16:33:00
  • 初冬
    初冬

    凉风一阵阵吹起,早阳境内的红叶起舞,秋意愈发浓郁。昨晚翻开床头的一本旧书,读到北宋诗人晏几道的一首小令:"庭院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日日露荷凋绿扇,粉塘烟水澄如练...

    2023-03-05 16:33:00
  • 三月的桃林
    三月的桃林

    走进分水岭上的桃林,我将与多情的三月有个甜蜜的约会。樱花开得过于张扬,而在咱岭上遇见的是你桃红羞赧的笑靥。往来的小蜜蜂们,究竟是谁派来的信使?嗡嗡嘤嘤地,触动了春天最柔软...

    2023-03-05 16:32:00
  • 那幅幸福树
    那幅幸福树

    喧嚷的市街上多了一家修鞋铺。我每天都去那条街上买菜,却仍旧不知修鞋铺何时来的。明明是卖大饼的,饼香还在鼻翼间缭绕,再去看到的却是一家修鞋铺。门口挂着牌子,蓝色工整字体:补...

    2023-03-05 16:32:00
  • 老屋
    老屋

    近来夜里多梦,总能梦到过去的老物什,以前那些模糊的、奇奇怪怪的人和事逐渐从记忆底层泛起。昨夜梦到了乡下那些灰矮的老屋。我从那在娘胎里呱呱坠地,扶着斑驳的墙学着走路。贫...

    2023-03-05 16:32:00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