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
(一)旅人书香
透过疾驰的列车望向窗外,常有一棵树孤立于原野上。想来自己也是一棵树,辗转于故乡与他乡之间的树。无论身处何方,乡愁是一份永远的孤独。孤独的世界里,却常能从书中重逢炽烈的乡情。旅行的本质是学习,文化、历史、环境融入这万千姿态的世界。旅行有一个误区:还没有积累和具备所需要的接受能力迫不及待地去观光。于是除了拍照,便是走马观花,以至于经由的地方,因懒散、倦怠、焦虑与无知,对文化和内涵完全不知,错过了无数美景。
读书在旅行中。每次到省城,必去中央书城。咖啡色书架、木制回廊、欧式栏杆配以柔和灯光,让书店沉稳而不失优雅和温馨。读书,就像一座碾子,那些坚硬的谷物是生活中的养分也是苦难。一圈圈,重重地缓缓地碾过,碾成细碎的、充满粮食芬芳的人生。在果戈里书店读书,宛如在一个至美的世界里旅行。果戈里书店以俄国作家果戈里名字而命名,这样有味道,拥有独特气质的书店在黑龙江难以找出第二家。迈进书店的那一刻,一眼就看见高处五彩斑斓的欧式古典玻璃窗,阳光暖暖地照进来与室内的灯光水乳交融,气氛温柔,空气中弥漫着淡淡咖啡香,舒缓的音乐荡漾在耳边,感觉无比温暖,好像有双手给身体和心灵以无比温柔的抚慰。这里不仅有大量文学艺术图书,还有哈尔滨老照片、俄罗斯当代画家的油画作品、特制的红茶与牛排。穿过一楼,沿着印有岁月履痕的台阶步行到二楼,墙上的油画镶嵌在金色复古画框里,画中少女身着深红色礼服,一本翻开的《圣经》静静地躺在膝上。少女表情安然,左手抚摸经书,右手握着一支木质书写笔认真地做着标记。大厅中央有一尊纯白色大理石雕像,女子侧坐椅上,面带微笑注视着翻开的书籍。雕像下是圆形底座,还有一只环形立体书架,经典书籍一本挨着一本,默默等待着懂它的读者。精装书连成的精致拱门在柔和灯光的照射下散发清辉,“书”拱门的两旁是盛开的鲜花。穿过拱门,走上台阶,扇形书架间的空白处,悬挂着果戈里、莎士比亚等文学巨匠的画像,斯人远去,有质感的图书却承载了作者的思想和灵魂。任何一个凡人都不得不在时间的长河里臣服,无法把生命定格在最曼妙的时辰,唯有文字能够将真实、虚幻、美丑、时间和记忆封存。果戈里书店为读书人点亮心中最明媚的灯盏,超越了经营本身,站在“文化”的高度,做着一件极有品位、格调、情怀的事。
也曾经在城市的雨里,被间隔到一栋繁华的店铺,店铺中竟然闹中取静设置了一间书屋。书香馥郁,安安静静地蜷在沙发里,挑上一本,翻开第一页,属于自己的世界也随之开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与旅行,是人生中极为美妙的体验,人生行进中的幸福与优雅,莫过于书香满心怀。
(二)生活书香
心静了,世界便静了。下班回家,喝口热茶,像头营养不良的北极熊,在无数个风雪弥漫的日子里,喂养着心灵。拉下窗帘,隔绝在室外的喧嚣中,一壶水泡在电炉上,热气袅袅,间或有书页细响……这样的寒夜多么温暖,书中的情境通过脉搏抵达心的深处。如张晓风女士所说:“在寒冷的此刻,一杯热茶一本书令人再活了过来,觉得人生还是值得熬下去的。”即便长得不漂亮经历挫折失意有什么要紧?读书,就为活出一种精神、一种品位、一份至真至性的精彩,只要不自弃,没谁可以阻碍你活得漂亮的脚步。
和所有忙于生计的人相同,一面忙工作,一方面手机之类的智能设备刷微信占用时间,沉入忙碌的漩涡,在习惯中重复日复一日的生活内容。如果这时不能给读书分配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人便会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攒了很多年的书,一本本集起。书已很老旧,却舍不得丢掉其中任何一本。从一个地方,一箱子一箱子,很沉很沉的辗转到另一个地方。试着在电脑上阅读一本小说,刷新时会有窗口弹出,QQ冷不丁还会响几声,思绪随时都可能被切断,心也跟着浮躁起来。而在翻着一页页的书纸时,安全感立刻就会浮上心头。甚至设想,如果有一天,开这样一间书吧:面积不大,墙上挂几幅传统水墨画,桌上插一些代表季节的鲜花,附带悦耳润心的音乐,一杯咖啡或一盏淡茶。在书架的上面,养些许绿植,再放几只白净的青花瓷,大致看上去简单整洁、清丽素雅……人活着,除了工作生活,吃饱穿暖,亲情友情爱情之外,总有想要去实现的梦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