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并快乐的灵魂
2020-03-06 来源:美文阅读网 围观 : 1786 次 评论
——张兴云的诗歌世界
“我喜欢这种坐禅式创作,一生中能有几种这种静若止水,在多次寂静中,只有诗歌带来的响声。”这是一个具有诗心的人,这是一个真正的诗意灵魂。诗人张兴云以诗歌建构自己的人生,以诗歌见证自己的存在。
在当下,纯粹的诗人越来越少。物质主义的喧嚣、空洞的浮华和低俗的狂欢掩盖了灵魂的痛苦和欢乐。此种背景之下,诗人张兴云越发凸显他的独特个性,他的人性魅力。在豫东我们这个圈子里,大家习惯称呼他为农民诗人。虽然农民在一些有权有势有钱的既得利益者眼中已经失去了光鲜,成为一个接近灰色的形象,但对于我们而言,这个称呼内涵了亲切和敬重。我们和家人不是农民身份就是农民子弟,土生土长、土头土脑,我们是大地的孩子。
张兴云家在永城市李寨镇,抗大四分校和千年银杏树塑造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他们朴实、热情、坚毅、执着。张兴云有过入伍从军的经历,因此性格豪放干练,饱读诗书又让他情感丰富、视域宽广。子女皆成家立业,外出务工,十几亩田地要靠他一人耕耘劳作,农闲时他也外出打短工、做生意,但这些生存的挣扎丝毫没有减弱他对诗歌的嗜爱,他始终是一个诗人、一个痛并快乐的歌者,上千首诗歌让他的人生熠熠生辉,使他获得了自救、超脱和灵魂的高扬。
一
作为一个农民诗人,书写大地、田园意象、自然童趣是他的职责也是特长。于是,“露珠”、“野草莓”、“桃花”、“豆角藤”、“苦楝”诸如此类的物象进入他的视野。对于这些物象的处理,诗人往往能抓住其内核、意趣,原汁原味地传达其质感。
“戴着红兜兜/在绿波上嬉戏/风一来/露出鲜嫩的微笑。”(《野草莓》)田间地头最不显眼的植物在诗人眼中充满生机和灵性。形象的修辞、动感的语流、色彩感极强的词汇展现出童稚和阳光。大自然如此新鲜可爱,“让我饥渴/让我想起光屁股童年/和两分钟眩晕”, 这种投入也是生命的释放。“我常凝望不敢触摸/生怕一伸手/浑身的红尘令它们关门不见”(《露珠》)。露珠是洁净、神圣的化身,留给作者的感觉是“尖锐而短暂”。身在红尘却守望圣殿,宗教的虔诚让诗人的在场变得如此纯粹。苦楝在冬天“叶子一片片落光/赤裸裸的你/举着一串串杰作”。诗人没有采用“ 四月八打楝花”的意象,直接切入生命的尽头,虽然平凡、虽然枯燥,但“人间记住了/你的一味苦口良药”。存在被荒芜的痛苦在诗人的心中更加深刻,苦楝便是一种象征,然而因为“收药材的白胡老头”之类的发现和惦记,获得最后的一点安慰,让生命瞬间光彩起来。
诗人的诗意来自于童心,来自于记忆深处的童趣。因为童心依旧,诗人所以与众不同,在寻常的生活中不那么落寞,在红尘滚滚中不至于堕落。“丢失童心是个什么味道”,“我爱上打水漂/让寂寞生出翅/让一汪死水开出花朵”,“在精神匮乏的时代”,通过这种游戏“给灵魂找点乐趣”(《打水漂》)。诗人是孤独的,但是因为坚持少年的纯真、童心未泯而并不寂寞。生活的乐趣无处不在,当然,写诗也是其中一种。
二
每个人都在生活中,但是什么样的生活才接近生命的本义?梭罗通过他的《瓦尔登湖》展示了生命最大程度的灿烂和光华。对于一个思考者、一个诗人,生活的要义不是寻找物质财富的最大化、不是为功名利禄蝇营狗苟,而是详览自然万物的细微风景、倾听内心的波动、灵魂的呻吟和乐声。“写作也是通过对梦想的建构来解脱内心的焦虑,无助和孤独,也是拯救精神受难所。”张兴云是一个歌者,通过他的诗来结晶生活深处的痛和灵魂的声响。
“半夜/我发现我身体的火焰越来越多/燃烧的火焰越来越旺/它们不分前后/围攻燃烧/它们让我痛不欲生”(《火焰》)火焰从一朵到一万朵在体内游走、反叛,促使存在的痛苦异常醒目。我们不妨推测,火焰来自时间、年轮和沧桑的经验。一辈子从土里掘食、到部队历练、打发孩子成家立业、东奔西走,酸辣苦甜咸五味发酵,不经意间岁月匆匆、年华即逝。为谁而活?自身何在?这火焰不能不点燃深藏的痛楚和压抑已久的心声。
“我喜欢这种坐禅式创作,一生中能有几种这种静若止水,在多次寂静中,只有诗歌带来的响声。”这是一个具有诗心的人,这是一个真正的诗意灵魂。诗人张兴云以诗歌建构自己的人生,以诗歌见证自己的存在。
在当下,纯粹的诗人越来越少。物质主义的喧嚣、空洞的浮华和低俗的狂欢掩盖了灵魂的痛苦和欢乐。此种背景之下,诗人张兴云越发凸显他的独特个性,他的人性魅力。在豫东我们这个圈子里,大家习惯称呼他为农民诗人。虽然农民在一些有权有势有钱的既得利益者眼中已经失去了光鲜,成为一个接近灰色的形象,但对于我们而言,这个称呼内涵了亲切和敬重。我们和家人不是农民身份就是农民子弟,土生土长、土头土脑,我们是大地的孩子。
张兴云家在永城市李寨镇,抗大四分校和千年银杏树塑造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他们朴实、热情、坚毅、执着。张兴云有过入伍从军的经历,因此性格豪放干练,饱读诗书又让他情感丰富、视域宽广。子女皆成家立业,外出务工,十几亩田地要靠他一人耕耘劳作,农闲时他也外出打短工、做生意,但这些生存的挣扎丝毫没有减弱他对诗歌的嗜爱,他始终是一个诗人、一个痛并快乐的歌者,上千首诗歌让他的人生熠熠生辉,使他获得了自救、超脱和灵魂的高扬。
一
作为一个农民诗人,书写大地、田园意象、自然童趣是他的职责也是特长。于是,“露珠”、“野草莓”、“桃花”、“豆角藤”、“苦楝”诸如此类的物象进入他的视野。对于这些物象的处理,诗人往往能抓住其内核、意趣,原汁原味地传达其质感。
“戴着红兜兜/在绿波上嬉戏/风一来/露出鲜嫩的微笑。”(《野草莓》)田间地头最不显眼的植物在诗人眼中充满生机和灵性。形象的修辞、动感的语流、色彩感极强的词汇展现出童稚和阳光。大自然如此新鲜可爱,“让我饥渴/让我想起光屁股童年/和两分钟眩晕”, 这种投入也是生命的释放。“我常凝望不敢触摸/生怕一伸手/浑身的红尘令它们关门不见”(《露珠》)。露珠是洁净、神圣的化身,留给作者的感觉是“尖锐而短暂”。身在红尘却守望圣殿,宗教的虔诚让诗人的在场变得如此纯粹。苦楝在冬天“叶子一片片落光/赤裸裸的你/举着一串串杰作”。诗人没有采用“ 四月八打楝花”的意象,直接切入生命的尽头,虽然平凡、虽然枯燥,但“人间记住了/你的一味苦口良药”。存在被荒芜的痛苦在诗人的心中更加深刻,苦楝便是一种象征,然而因为“收药材的白胡老头”之类的发现和惦记,获得最后的一点安慰,让生命瞬间光彩起来。
诗人的诗意来自于童心,来自于记忆深处的童趣。因为童心依旧,诗人所以与众不同,在寻常的生活中不那么落寞,在红尘滚滚中不至于堕落。“丢失童心是个什么味道”,“我爱上打水漂/让寂寞生出翅/让一汪死水开出花朵”,“在精神匮乏的时代”,通过这种游戏“给灵魂找点乐趣”(《打水漂》)。诗人是孤独的,但是因为坚持少年的纯真、童心未泯而并不寂寞。生活的乐趣无处不在,当然,写诗也是其中一种。
二
每个人都在生活中,但是什么样的生活才接近生命的本义?梭罗通过他的《瓦尔登湖》展示了生命最大程度的灿烂和光华。对于一个思考者、一个诗人,生活的要义不是寻找物质财富的最大化、不是为功名利禄蝇营狗苟,而是详览自然万物的细微风景、倾听内心的波动、灵魂的呻吟和乐声。“写作也是通过对梦想的建构来解脱内心的焦虑,无助和孤独,也是拯救精神受难所。”张兴云是一个歌者,通过他的诗来结晶生活深处的痛和灵魂的声响。
“半夜/我发现我身体的火焰越来越多/燃烧的火焰越来越旺/它们不分前后/围攻燃烧/它们让我痛不欲生”(《火焰》)火焰从一朵到一万朵在体内游走、反叛,促使存在的痛苦异常醒目。我们不妨推测,火焰来自时间、年轮和沧桑的经验。一辈子从土里掘食、到部队历练、打发孩子成家立业、东奔西走,酸辣苦甜咸五味发酵,不经意间岁月匆匆、年华即逝。为谁而活?自身何在?这火焰不能不点燃深藏的痛楚和压抑已久的心声。
上一篇:关于诗歌解读唯一性的浅见 下一篇:关于诗歌的意境、乐感、完整和词句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