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并快乐的灵魂(2)
2020-03-06 来源:美文阅读网 围观 : 1788 次 评论
“一个突然醒悟的人/露出三十八岁的锋芒/和鲜红的血”(《闪电之一》)。面对闪电,“卑微的生命”成为“一棵敢流血的苦楝树”。在这里闪电也许是命运的象征,诗人是个清醒者,不肯屈从于命运,敢于“号叫”,敢于抗争,“他刻下闪电/对一个平凡人的误伤”。被闪电击中的苦楝树具有了哲学的意义。
对生的意义的探寻让诗人忘却庸碌,超脱红尘,思想日渐澄明。背着天空和春天累死在花蕊中的蜂、冒着风雨雷电葬身回家路上的蚁,它们的幸福让诗人羡慕,诗人甘愿“在这灰茫茫的人间/活在一只蜂的歌唱中/活在一只蚁的归家中”(《这样死去是幸福的》)。参透生死,坦然面对,诗歌升华了诗人的人生境界,在创作中获得恒久的解脱。
三
“我常在写作之前,沉浸一种美好的万物中,沉浸一种境界内,之后再用一个个汉字串成串,组成诗”。对于诗歌创作张兴云是虔诚的、是用心的。也因此,他的诗歌不局限于乡土、不局限于通俗,博古览今海纳百川让他的写作手法多样,诗艺日益成熟。收在这本集子中的诗歌大部分讲究技巧,讲究语言的锤炼,讲究意象的营造,表现手法有着实验性、先锋性,有的甚至接近晦涩的学院派的风格。诗人创作力旺盛,虽然多产却能基本避免自我重复,体现诗歌艺术的多声部、多重奏。
“黄绒绒的羽毛/红亮亮的小眼睛/一展翅栖在窗玻璃上/留连徘徊”(《新年的阳光》)。诗人把新年的阳光喻成一只小鸟,“甜甜的声音/歪着小脑袋微笑”,这样的比喻确实够新颖的。那种充满希望、喜悦的质感确实能让读者的感觉敏锐起来。
“当我饮完杯中酒/我看见马头上的两只眼睛/如两部熔炉/将利剑熔成两根细丝/静止马头上”(《最后一匹马》)。这首诗采用蒙太奇手法,将几个片段叠合成一段微电影。“我”在酒店里喝酒,举杯、饮半杯、饮完杯中酒,这期间那匹马浑身腐烂、只剩一架马骨、连马骨也化为虚无,“所有的马都去了远方/不知什么原因,一匹马成了马头琴”。短暂的瞬间展示了一匹马的一生,将存在的荒诞凸显无遗。无论是意象还是技巧诗人都显现了独创能力,让读者对他的诗多了一层更深的理解。
阅读张兴云的一首首诗歌,让我对诗人加深了敬意,这份执著、热情和辛劳让人感动。诗歌的魅力原来有这么大,诗歌的内涵原来有这么深邃。一个平民诗人笔耕不辍,默默无闻却又在诗的天地里悠游自在、有滋有味,在当下的世风中不啻一个奇迹。“就是这些词给我兴趣,给我幸福,它们在天空浮游,让我仰望。”诗成了诗人的信仰,写诗成了其人生的终极意义。诗人的生命已经完全融进诗中,“因为我就在词中,我就是一个词。”
作者:翟金春(海风)
上一篇:关于诗歌解读唯一性的浅见 下一篇:关于诗歌的意境、乐感、完整和词句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