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出东方》国际美术大展论坛在北京展览馆报告厅举行(2)
孙伯君发言
于洋发言
张惠明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孙伯君发言的题目是“西夏文献对河西石窟考古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提出在图像研究的基础上参照文献进行相互印证的研究方式,对美术史研究、敦煌学研究,对河西走廊的石窟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论价值。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博士生导师于洋随后作了题为“‘一带一路’主题美术创作生态与策展传播”的演讲,以独特的视角对当前“一带一路”主题美术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法国高等实践学院历史语言与文献学博士、广州美术学院研究中心、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张惠明演讲的题目是“从哈达到敦煌的早期大乘佛教护法者——龙王图像”,从哈达、于阗、敦煌三地选择了一些图像,介绍了龙王图像从西往东传播的情况。从图像学的角度来讲,这些图像可以成为当代美术创作的重要资源。
何塞·文森特·纳瓦洛发言
张鹏发言
杨东谕发言
西班牙瓦伦西亚文化协会主席经济学家、瓦伦西亚足球俱乐部财务总监何塞·文森特·纳瓦洛的演讲题目为“丝绸之路——中国与西班牙文化的千年之路”,他提供了中国和西班牙在贸易、文化和艺术交流方面的大量史料,并热情洋溢地向在场观众发出参观瓦伦西亚的邀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研究杂志社社长张鹏在题为“丝绸之路艺术的建构与美术价值”的演讲中从教学、艺术史研究和创作研究这三个层面对敦煌艺术的当代性转换做了系统性的陈述,指出了丝路精神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杨东谕的演讲题目为“未终结的故事——以乌尔王陵的里拉琴与马王堆的套棺”,通过拟人形象的研究,区分了东西方不同的生命观价值观、自然观和生命观,把拟人化形象方法的运用放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进行观看,从而助力中国当代文化建设。
“全球视野下的现当代艺术”议题主持人陈明、王奕丹
林木发言
葛玉君发言
陈池瑜发言
当日下午主题为“全球视野下的现当代艺术”的论坛议程中,四川大学教授、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林木首先作了题为“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现当代艺术”,表示文化的多样性是源于各民族、各地域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审美习惯,重视文化多样性才是真正全球化的视野,在这样的全球化视野中中国当代艺术应该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随后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生院书记兼教学部主任葛玉君带来了他的个案研究“20世纪50年代潘天寿教学体系及其影响”,从五个方面深入讨论了潘天寿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教学体系的独特作用和贡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池瑜在题为“首都机场壁画的艺术成就与历史意义”的演讲中深入论述了首都机场壁画创作的前因后果,并以此来讨论新时期中国美术发展的缘起和发展历程,特别指出了首都机场壁画对新潮美术的影响。
约瑟普·塞尔达发言
牛宏宝发言
高天民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