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五星出东方》国际美术大展论坛在北京展览馆报告厅举行

2023-10-27 来源:首都之窗 围观 : 1651 次 评论

作为《五星出东方》国际美术大展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三十年庆典的重要活动之一,2023年10月16日早9点,《五星出东方》国际美术大展论坛开幕式在北京展览馆报告厅举行。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杨晓阳,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副主席、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来自国内外40余位艺术史家、艺术理论家参加了此次论坛。开幕式由张晓凌担任主持人,他介绍了到场的领导、嘉宾和专家并介绍了论坛的基本情况。论坛分为三个主题议程,第一个议题是“跨文化互融互鉴:丝绸之路美术研究”,由张晓凌和上海大学博士后、西安美术学院副研究馆员侯懿航主持。当日下午的第二场分论坛主题为“全球视野下的现当代艺术”,主持人是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明和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研究生王奕丹。第二天上午青年论坛主题为“新时代的史诗”,由策展人、评论家、全国艺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副秘书长、高级编辑钱晓鸣先生和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傅梦妮主持。

杨晓阳致辞

杨晓阳在致辞中回忆了美术研究的发展历程,表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美术发展如果没有立足于当代,对于古今中外美术做哲学层面的研究,中国美术在新时代就不会提出新问题和解决思路,获得本质上的提升。他同时肯定了国家层面对大型美术创作和研究的支持,这也是举办此次论坛的初衷。

张晓凌主持论坛开幕式

全体嘉宾合影

“跨文化互融互鉴:丝绸之路美术研究”议题主持人张晓凌、侯懿航

王镛发言

彭德发言

雷米·艾融发言

李凇发言

尚辉发言

吴洪亮发言

在全体嘉宾和专家合影之后,首日上午的议题“跨文化互融互鉴:丝绸之路美术研究”正式开始。首先作演讲的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教授,他发言的题目是“丝绸之路与佛教艺术东渐”。王镛以简明的语言回顾了佛教艺术传播的路线和过程,尤其是中国化的过程,并指出如果没有丝绸之路,就不会有奇伟宏丽的中国佛教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大放异彩。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彭德随后作了题为“丝绸之路和中国地脉”的演讲,彭德为丝绸之路找到了一个地脉学的依据,并结合了玄学思想诠释了丝绸之路具有丰厚文化遗产的源头。法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雷米·艾融在题为“丝绸之路,绘画之路”的演讲中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和中国绘画的情结,表示丝绸之路实际上唤起了一条文化纽带,连接了所有渴望对话和交流的民族。艾融同时盛赞了中国对造型艺术的坚守,批评了消费主义、投机主义和商业化的危害,并强调了艺术家团结人类、培养人类美好感情、养成国民伟大性格的重要历史责任。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元培学院导师李凇随后作了题为“中国雄狮的相貌——从1678年葡萄牙送给康熙皇帝的狮子说起”的个案分享。李凇以从唐宋、明清丰富的狮子图像为研究的对象,比较系统地阐释了中国狮子从自然之狮到文化之狮的变化,从而解释了丝绸之路美术中文化不断融合、互鉴一直到变异的过程。中国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美协理事、中国评协理事尚辉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美术为人类艺术发展提供的经验”的演讲,探讨了中国美术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以人民精神变迁为研究对象,导致中国美术整体性转型的大课题,指出艺术从为贵族服务转到为人民服务,转到以人民的精神变迁为研究对象、为主体,是中国美术现代性的核心要义。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美协副主席吴洪亮在题为“不喜平庸——创新传播中国艺术”的演讲中以个人的丰富策展经验展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即中国艺术在向外推广的时候应该具有的策略、路径和方法。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转换、展示和传播,让其他国家的受众能领略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这是吴洪亮演讲的主题意义所在。

 1 2 3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