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五岳归来——历经七届的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如何重新出发?(3)

2023-04-27 作者:艺术中国 围观 : 1181 次 评论

参展艺术家张铨发言

张铨对于“中国花鸟画里是否需要有空间”这一问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对于“五岳归来”这一学术主题,他从一个花鸟画家的角度,解读出两种含义。一种是自然的山水,三山五岳。另外一种是中国画传统的高度。由此引发出我们怎么样来面对传统这么一个很沉重的语言。他认为,传统应当成为当代画家的垫脚石,而不是我们一生去追求的东西。

参展艺术家叶芃发言

叶芃对于花鸟画的空间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在我个人的探索里面,我先从禅宗里面先从菩提心延伸出对于时空领域的一种变化。再延伸出这个领域里面道家对于心在作乱,还有逍遥游绝对与相对的大小,还有时间与空间的相互关系,延伸出空间关系,把这些糅合起来,我所面对的空间更广阔,可以是宇宙空间的。通过这种物象的大小,还有空间的变化以后,营造出一种现代花鸟画的一种观念,但是对于传统的艺术精神是传承的,在于现在的多元化的审美下,它是有可以继续拓展的空间,这也是山水画的艺术精神对现代花鸟画的促进。”

参展艺术家韩斌发言

韩斌分享了自己在泰山创作此次参展作品的过程。平时喜欢山,更喜爱幽深、安静、神秘、层层渗透的感觉的韩斌此次创作了山谷作品,与山鸣谷应的主题相契合。

参展艺术家刘海勇发言

刘海勇就“以我格物”和“以物格我”进行了探讨。以我格物,一是要师造化,以小见大之精巧,从这个角度体现造化;二是要师古法,草木有情无情,有常无常;三是格生物,格了之后如何致知。以物格我即超越真花真树,以大观下的豁达之情,养天空浩然之气。要以学术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观和统一的学术标准来认识师造化、师古人当中的运动,要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它的进步。

参展艺术家张淳澈发言

张淳澈分享了自己读到“六经读尽方拈笔,五岳归来不看山”这一对联时的思考。他认为,如何将读到的书、看到的景跟自己自身的体悟能够联系起来,对于创作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第三板块·山河岁月

参展艺术家张迎春发言

张迎春谈了自己对于“五岳归来”这一主题的理解。“五岳”是外在的世界,是一个自然、山川、湖泊的形态。“归来”,是内心的感受,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一种情绪。“五岳归来”虽然不仅仅是一个自然山川的东西,更有生灵百态形象的一种包容性。

参展艺术家蔺洁青发言

蔺洁青解读了自己的参展作品,分享了自己创作当时与展览当刻的体悟。她认为一张创作应视为一张复杂的大系统,如形象参照系统、专业本体的技法语言系统、素描关系的用光系统以及内容构图的信息系统等等。创作者既要掏空自己,为创新出发,又要承载画统,不能轻忘所学。

参展艺术家范阳子发言

范阳子谈了此次展览作品的创作体悟。他从自己家乡的华山为切入点,谈到回归自然山水,以山岳为道场,在观照自然万物的同时,临摹经典中的笔墨经验,最终回归到师古人、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路径。

研讨会嘉宾合影

研讨会上,主办方领导与参展艺术家都分享了自己对这次展览内心的感受。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经历了13个春秋,始终秉持“回眸世纪发展之路,赓续传统文化脉络;标新中国画学语境,再造东方艺术高峰。”的学术宗旨,力图打造当代中国画创作型的创新平台、研究型的学术平台、文化型的展示平台和全民型的美育平台。相信在与会领导及艺术家的鼎力支持与共同努力下,杭州·中国画双年展能够不断开拓创新,为当代中国画的艺术创作与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本文图片由中国美术学院提供并允惠使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