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五岳归来——历经七届的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如何重新出发?(2)

2023-04-27 作者:艺术中国 围观 : 1183 次 评论

展览现场

展览期间,展览还将通过面向专业人群的主题学术研讨会,面向杭城中小学生的“身边的艺术课堂”等方式,在建构中国文化软实力与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事业中贡献艺术力量。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5月22日。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研讨会现场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马锋辉致词

马锋辉对历届双年展的发展做了简明扼要的梳理,并对本届双年展“注重传统文脉传承和时代的发展”表示认可。他认为,当代艺术家要坚持守正创新,勇担时代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努力开创中国画创作的新局面。一是要注重以精品奉献人民,以更多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二是要深入研究当代中国画面临的时代课题,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当中来探索未来的发展,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寻找现代转型的新格局。三是要挖掘培养青年中国画骨干力量,让下一代年轻的艺术家成长起来,让他们真潜心、下真功夫、练真本领,为新时代积蓄青春力量。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策展人张捷主持会议

中国美协理事,浙江省美协副主席,浙江画院院长,联合策展人茹峰主持会议

特邀艺术家高世强发言

高世强从一个当代影像艺术家的角度,分享了自己对中国山水精神的认识。在山水行动的游观过程中,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高世强发现,事实上山水精神、山水文化代表的是一种世界观的艺术,而焦点透视的镜头恰恰是另外一种世界观。高世强在做的当代影像背后的逻辑反而是非常中国山水画的文化存在。因此他的实践也为现场的中国画家们带来创作上的引导与思想上的启迪。

参展艺术家陈平发言

陈平认为,山水写生能够更有叙述性地带领学生师古人、师造化。一个画家若能对真山水去研究,那么其研究出的创作方法,是受用终生的,也可能是其一生的语言,是很好的教学实践的方法。

参展艺术家何加林发言

何加林提出,对山水画的观赏有两个层面的审美。一是题材之美,二是语言之美。对于山水创作,他从山水体验、山水隐喻、山水修行、山水命题、家园系列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作为山水画家,山水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亲身经历的,才会有情感对应。其次是山水隐喻,我们格山水之物,也是山水在格我们自己。山水修行是指在山水间,如何让自己去体认中国文化带来的那种认知,你内心是否跟山水间产生一种共鸣。对山水画家而言,要从山水命题里面去找一种问题意识,可能你是在画一张古画,但是你并不是一张古画,你有新时代的观念注入。最后,家园系列是指中国人的和平理念。我们倡导的是人与自然和平共生的样态,这样一个理念我们应该去追寻。

参展艺术家郑力发言

郑力分享了自己对于山水创作的思考,认为“五岳归来”表现是每个人的山水道场。此次展览他选择了竹子作为作品主题,这是他画山水、画园林中特别喜爱的一个题材。在创作过程中也享受到忘我甚至忘机的状态。对于笔墨语言从“有法”到“无法”再到“有法”的状态,郑力表示自己仍在努力。

参展艺术家沈晓明发言

沈晓明认为,山水画的表达重要的是理念和故事,是驱动叙事的动力。他分享了自己在太行山求道时的险情以及由此引发的哲学思考,认为山水既是文人心灵的寄放之所,也是生命族群生养繁衍所依靠的最基本的资源;不仅是静观的宇宙自然,更是在时空流动演进中的山河日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