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7年的创作,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推出赵赵双展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布面油画,150×300cm,2022
赵赵的新作《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便取自这本小说。和书中的内容一样,赵赵为我们呈现一个相似的场景,一张巨幅的描绘中国石窟造像的画作,像是禅的化身,一辆复古版的摩托车矗立画作前方,画作中温暖的灵光和机械的冷峻共同组成了一件完整的作品。这辆纯手工打造的拼装摩托车,有着极为精准的结构和机械原理,它象征科技与工业时代的结晶,具有波普艺术一样的流行美感,极简主义的现代构造;背后画作中的造像,在一片恍惚而又斑驳的粉色迷雾中,不时地显露着情感的呼吸起伏和精神的灵光,它继承了人文主义的传统,与机械理性如此格格不入。
然而,“禅”并不存在于造像之中,“禅”从来不是图像与符号,摩托车的维修也并非机械的冷漠,它有着路途遥远的情感,有着复古的心绪,牧人和马儿,猎人和鹰犬的亲密关系。骑行者波西格在不同的天气中总是需要和它合二为一,以应对旅程中的变化,在修理的过程中,它是每天需要解决的困境,也是生命中面对的“业障”。
《答案在风中-白色》,综合材料、棉签,175×175cm,2022-2023
答案在风中
展览展出了赵赵从2016年至今的艺术线索。谈论这7年的风格,给出答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些风格取决于赵赵使用的媒介:绘画、装置、影像、行为、档案和现成品的整理。显然,这种极为多线的创作方式,没有将赵赵固定在任何一种刻板印象中。风格又取决于作品形式的构成元素,比如美感、结构、秩序、罗列与组合等,赵赵亦使用着混合的语法,有观念艺术中的双关语、互文性,灵感与概念的关系,也有现实主义中道德和价值立场的承载,现代主义的形式、情感或是抽象的意味。
《中国文物-商》,布面油画,150×300cm,2023
和赵赵新作《中国文物-商》蔓延几千年的青铜器一样,这些艺术风格来自于一段漫长的历史。其它几件中国文物系列,又将这段历史的跨度,引向数万年的时空:画中远古时期经几十亿万年形成的雅丹地貌,公元前2世纪-5世纪的交河古城,5000多年前良渚时期的玉琮,新近1970年代的现代摩托,1990年代的丰田越野车。这些原本不属于同一时空的事物,在赵赵的作品中彼此双关,互为凝视,如“缘”一般,妙不可言地相会。
赵赵是中国艺术家中少有的后现代主义者,和多数艺术家不同,他并不沉迷于一种新艺术的革命,或是过往某种正典艺术的复兴。在这些琳琅满目的作品里,我们看不到艺术进步或是某种艺术形式早已过时的单一信条。我们很难像白南准那样在1970年宣称,在资本主义和科技兴起中,影像具有唯一的正当性和前卫性。传统的绘画技艺在如今依然有着它的魅力,媒介决定论和优先论的信条在艺术界早已瓦解,一件一般的影像作品和一件卓越的雕刻作品的好坏,不再不证自明。
西部三部曲
2015年秋天,阔别故乡已久的赵赵,决定回到他的故乡,带着他在北京形成的数十年的经验,去完成他最为重要的一件作品《塔克拉玛干计划》 。赶在那年下雪之前,赵赵回到三千公里外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这里是他父辈们努力工作一生的地方,也是自己最初童年的记忆。
之后,100公里的电缆、几十个变压器、一台双开门的电冰箱、几十人的工作团队,分成四辆货车,经过5天的时间,由北京抵达沙漠北端的小镇仑南。赵赵将沿着沙漠公路的边缘,穿过一片胡杨林,在沙漠中铺设100公里的电缆,直至抵达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中心地带。最终他将这段电缆链接一台电冰箱,里面放满啤酒,通电后运行24小时。
《沙漠·骆驼》,4k彩色录像,41'51'',2017
漫长的一天
一天有多长?科学可以给出明确的答案,然而时间的长度,并不取决于科学。
时间的长短总由我们的心绪和视界决定,也因时间、空间的距离而变得浓淡不一。如果这个时空够短,我们还能最大程度的贴近发生的原貌。如果这个时空够长,悲剧和喜悦也随着形式的变化而削减,超出我们清晰的想象,变成一个抽象的,美学意味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