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午夜剧场:吸血鬼和艺术也能搁一起唠?
作者_ 李莞潸
中元节来了,适宜聊点鬼话(不是)。
德国柏林不久前曾举办了一场极为cult的艺术展览“夜之魅影:《诺斯费拉图》100周年”,主角是《诺斯费拉图》这部于1922年上映的无声电影,它不仅是吸血鬼电影的鼻祖,在未来百年间还对当代艺术和日常文化产生着持续的影响。
左上:电影《猛鬼街》海报;右下:《辛普森一家》动画剧照;右上&左下:《诺斯费拉图》电影海报,阿尔宾·格劳(AlbinGrau,1884-1971),1920年代
电影上映70周年时,执导《教父》系列的大导演科波拉以《诺斯费拉图》为原型,翻拍出一部《惊情四百年》,加里·奥德曼、安东尼·霍普金斯加上颜值巅峰期的薇诺娜·瑞德和基努·里维斯共同演绎了这个故事。
“夜之魅影:诺斯费拉图100周年”纪念特展(Phantoms of the Night:100 Years of Nosferatu)海报&现场,展馆:德国国家博物馆之夏夫-格斯腾贝格收藏馆 (SammlungScharf-Gerstenberg),展览时间:2022年12月16日-2023年4月23日
《诺斯费拉图》于1922年在德国柏林首演,彼时,正值德国“黄金的二十年代”(GoldeneZwanziger)。经济上升、自由主义价值观蔓延、实验性和创造性是艺术领域的追求对象……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终结于1929年华尔街崩盘的黄金二十年代,柏林正处于尖端创新文化的中心。
“自画像”,阿尔宾·格劳,油画,1918
从服装、分镜到室内布景,再到电影上映宣传期的海报、媒体配图等全套视觉素材……可以说,整部影片所呈现出的“表”和“里”都出自阿尔宾·格劳的手笔,没有他,《诺斯费拉图》不会在艺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无法拥有如此长的艺术生命力。
决定要拍摄《诺斯费拉图》之后,格劳邀请茂瑙担任导演,又请来了默片时代在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圈内同样极具影响力的亨里克·盖林(HenrikGaleen,1881-1949)来改编剧本,自己则接管了影片的艺术指导。
除了布景、服装、分镜、海报,电影中出现的各种神秘学符号和魔法字母都是拜格劳所赐,甚至连精美的字幕书法都是由他撰写的——可以这样讲,格劳以一己之力打造出了《诺斯费拉图》的艺术气质。
于是,他来了,他来了,格劳带着自己的艺术素养走进了《诺斯费拉图》。随便来几张电影截图,你能从中看到德国浪漫主义画家大卫·弗里德里希的油画,也能看到西班牙浪漫主义先驱弗朗西斯科·戈雅的版画,以及现代表现主义绘画先驱、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平面蚀刻。
上图:电影剧照;下图:“Tantalo”《奇想集》(Los Caprichos,另译“狂想曲”)铜版画系列80幅中的第9幅,戈雅(Francisco José de Goya y Lucientes,1746-1828),1797-1798
上图:电影剧照;下图:“空房子”(Und leer waren die Hauser),奥地利艺术家斯特凡·埃格勒(Stefan Eggeler,1863-1944),1921,德国国家博物馆之夏夫-格斯腾贝格收藏馆馆藏
《诺斯费拉图》电影中所有的室内设计均出自格劳工作室,在展览现场,布展方将格劳的其中一张室内设计手稿与另外三幅作品同置一隅,颇为令人玩味。三幅作品分别出自法国象征主义画家雷东、捷克著名版画家弗朗齐歇克·科布利哈、以及“维也纳分离派”成员、奥地利画家弗兰茨·塞德拉切克,这三位艺术家均以神秘主义气息而闻名。
电影《诺斯费拉图》场景设计,阿尔宾•格劳,铅笔画,1922
爱伦·坡作品插图,弗朗齐歇克·科布利哈(Frantisek Kobliha,1877-1962),20世纪初期,捷克拉贝河畔罗乌德尼采画廊馆藏(Galerie moderního umění v Roudnicinad Lab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