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一场穿梭在古建院落间的“寻邑”之旅(2)
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展览现场
为此,本届大同当代艺术季特设专家报告会与主题论坛。论坛以“城市更新浪潮中的规划与美学愿景”为主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长余斯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王伟强,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授沈烈毅,深圳社科院人文研究所研究员任珺围绕“历史文化名城更新的思路探讨”“文化空间对城市和区域的影响”“公共艺术对于打造社区精神空间和美学空间的作用”等话题展开分享和讨论。
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展览现场
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长俞斯佳以《文化兴市 艺术建市》为演讲主题,分享了近些年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在上海市进行的各类城市美学规划实践。在俞斯佳看来,城市更新不是一个新的词汇,之前的旧城改造、城市复兴、乡村振兴、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微更新都可以算作是城市更新,而真正的城市更新应该是一种“有机更新”。
俞斯佳随后以墨尔本联邦广场片区更新、纽约高线公园的运作模式、伦敦巴特西电站、荷兰鹿特丹拱形市场、瑞典马尔默西港新区、上海朝阳新区等国内外城市更新和公共设施改造案例,指出当前世界范围内城市更新发展进程的五大特点和趋势,分别是综合性开发、多方参与、历史保护、公众优先与可持续发展。
2023大同当代艺术季展览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带来《美术馆建设与城市形象塑造》的演讲。张子康是中国民营美术馆建设与发展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在张子康馆长看来,城市美术馆的建设与运营对带动城市创新动力具有很强的关系。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生活的体验地与发生地,构成了一座城市的精神和美学空间。美术馆可以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以空间为原点,通过展览和公共教育活动,也连接着城市居民的公共审美需求和多维空间需求。同时,美术馆与城市社区的紧密连接,更彰显了城市的精神气质与核心价值。张子康随后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近些年举办的国际展览以及香港M+博物馆作为香港文化新地标,对激发城市活力,接续国际与本土、传统与当代、融合与创新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沈烈毅教授通过近些年在上海社区、公园、菜市场等地生发的城市更新与小微景观、公共设施、装置雕塑、建筑单体设计实例,讲述了正在进行中的上海城市空间更新、社区艺术与社区居民的亲密互动。沈烈毅从个人户外互动装置作品《跷跷板·天梯》开始,先后分享了多位艺术家的社区与城市微改造计划。如在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新华社区公共艺术介入计划《细胞计划》中,街道就是艺术展的场地,通过在社区中见缝插针办展与居民互动的形式,在不破坏社区结构与环境的过程中,艺术家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就地取材,就境去材,艺术家在经意创作,而观众则在不经意间发现,使观众、居民对自己生活的社区环境有了新的认识和发现。无论从个人的艺术创作,抑或策展实践,沈烈毅都在践行着他对公共艺术与城市生活关系的理解。这种艺术不经意间的在场,恰恰给予了人润物无声的滋养。
大同古城東南邑·历史文化街区
东南邑 和阳里
在加速连接的新时代,大同当代艺术季为大同古城東南邑在钢筋水泥的包围中开辟出一片诗意的栖居地,以期以慢助快,复兴本土文化内在更绵长,也更历久弥新的力量。此次大同当代艺术季将持续至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