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寻境广西三江,谢森、古棕、秦烨等十位艺术家笔下的“侗寨风情”

2023-06-13 作者:台馨遥 围观 : 897 次 评论

参展艺术家及嘉宾合影(摄影 冯世光)

2023年6月10日下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主办的“侗寨风情——十人写生作品展”在中国油画院云上美术馆教学展厅开幕。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杨飞云担任学术顾问,艺术家古棕、秦烨任学术主持,展出谢森、徐立斌、曹星原、古棕、英姝、秦烨、黄远鹏、梁群峰、鲍菡、韦骍十位艺术家赴广西三江程阳八寨景区写生遴选出的油画精品71幅。

在当代艺术、观念和数字艺术大行其道的今天,中国油画界仍然有不少艺术家热衷和坚守着写生的传统,他们信奉在这一朴素而寻常的创作方式背后,承载着艺术至今令人感动的部分——真实。在与自然的对话中,他们审视内心,观照现实。许多艺术家在写生上的造诣堪称精益求精。

徐立斌写生作品

“参展艺术家的多元艺术背景和经历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展览的内涵。谢森和鲍菡、梁群峰、韦骍来自广西艺术学院和深圳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其中谢森是土生土长的广西人,大学毕业以后一直在广西艺术学院从事油画创作和教学工作;徐立斌是美术与摄影专业出身,长期在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从事油画教学工作;秦烨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课题组成员,也是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艺术设计系教授;朱乃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曹星原是美术史专业出身,同时她还有在美国、加拿大等海外国家高等专业院校教学和从事相关理论研究的背景;英姝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级舞美设计,在中国舞台美术领域造诣颇深;黄远鹏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特邀的青年艺术家,也是列宾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硕士。展览力求通过十位艺术家的不同专业视角,来探讨在中国油画向民族化转变的过程中,跨文化视角和跨艺术门类语言能否对当代油画创作产生具体的影响和启发,这是本次展览要呈现的主旨所在。”展览学术主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教授古棕说到。

展览学术主持、艺术家古棕写生作品(摄影 冯世光)

对于展览体现的整体艺术面貌,古棕表示,“参展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风格各不相同,有的偏具象写实,有的则强调写意或者画面带有某种装饰性的意味。这种风格化的差异既来自不同艺术家的艺术学养和经历,也来自他们的审美经验,更有艺术家主动的艺术探索行为。相比较而言,青年艺术家的创作语言更加当代一些,有海外留学背景的艺术家我们能看到他在中西艺术语言融合方面进行的努力。我自己也是在走中西艺术语言结合的道路,希望找到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油画语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课题组成员、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艺术设计系教授秦烨发言(摄影 冯世光)

同为展览学术主持的油画家秦烨教授是此次写生活动的主要召集人,秦烨于今年2月和4月曾两次到访侗寨。从他的作品中能够明显感知到侗寨在两种季节气候下的风貌差异。“今年2月份,我与几位艺术家第一次来到广西三江,我们去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冷,这里白天最高气温只有五六度,每天都是阴沉沉黑乎乎的,所以那时画出来的画没有太多色彩,整体色调也偏阴沉阴郁。后来到4月份初春时我们又去了一次,这次的感觉是春天的绿意明显多了一些,但天气还是很冷,时常下雨。侗寨有一种神秘的特质非常触动和吸引我。可能因为气候的缘故,那里的房子因为经年累月的潮湿多数都会变黑,再加上当地人在建筑的外立面也会刷黑漆,更平添了一种神秘感和分量感。那些建筑和房屋,高低错落着,你能品味到一种节奏的韵律感,这都是我在绘画中关注和表达的,一是流动变化的节奏韵律,二是色彩的浓重感与分量感。”秦烨说到。

秦烨写生作品(摄影 冯世光)

秦烨的两件人物肖像画是此次展览所有参展作品中为数不多的人物画像。对此,秦烨表示,希望将侗寨的风貌完整地带回来,那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热情淳朴的少数民族同胞和百姓。“我希望用一种朴素的方式将我对侗族人的印象留在画面中。也许因为在城市生活久了,当你在那样一个遥远的地方看到有这样一群人,朴实、淳朴、善良,人与人毫无保留的信任,你会觉得这是非常珍贵的一种情感,这种单纯的信任感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所没有的。”

 1 2  尾页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