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壬寅岁末,艺坛群星黯然殒逝,让我们用缅怀抵抗悲伤

2023-01-03 作者:艺术中国 围观 : 976 次 评论

当我们沉浸在告别2022年,迎接2023年的跨年喜悦之中,一个个悲伤的消息却接踵而至……侯一民、钟涵、郑闻慧、李化吉、潘鸿海、陈汉民、吴冠英……这些在中国艺术界影响巨大,德艺双馨、和蔼可亲的老先生们一个个离我们远去,让人不胜唏嘘感叹。大师远去,但他们对中国的文化艺术所做出的贡献永远铭刻在史册,他们的音容笑貌永远印在我们的脑海,他们的思考与实践将永远成为指引我们探索的宝藏。此时此刻,让我们缅怀他们,点亮内心之光,前行便是最好的纪念——

侯一民(1930-2023.1.1)

侯一民先生工作照

1957年,朱德参观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员作品展,左一为侯一民

第三、第四套人民币人物形象素描手稿

《刘少奇与安源矿工》油画1959-1961年

侯一民 《血肉长城》陶瓷壁雕 1983-198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

侯一民中国画作品



钟涵(1929-2023.1.2)

钟涵先生在创作中

1986年9月30日,钟涵先生参加留学生座谈会

钟涵1946年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1955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师从艾中信、李斛、韦启美、董希文、靳之林、吴作人、梁玉龙、王式廓等先生。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后一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1980年赴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进修,后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根特大学交流。1993年被推选为比利时皇家科学文学艺术院外籍院士。

2018年9月7日,教师节大会,范迪安院长为钟涵先生颁发“中央美术学院杰出教授”奖

作为中国油画界的第三代艺术家,钟涵的艺术生涯紧密地与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社会变革联系在一起。他的艺术视野较为开阔,多以革命历史为创作题材,表现黄河和以黄河为背景的历史事件。1960年代他创作的《延河边上》已显现追求抒发个性,以情感人的艺术倾向。

钟涵 延安早晨 25×31.5cm油画 1962年

钟涵 延河边上(重绘)180cm×360cm 布面油画 1999年 重绘本

钟涵 东渡黄河 165×380m油画 1976-1978年

郑闻慧

著名社会活动家、画家、炎黄艺术馆原理事长、北京市黄胄美术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黄胄先生的夫人郑闻慧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郑闻慧先生1930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五)生于陕西城固。1949年就读于兰州师范学院艺术系,师从吕斯百、黄胄等先生。曾任西安市女子中学及兰州女子师范学校教员,1955年随丈夫黄胄先生到北京,后担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美术编辑,期间参与筹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71年开始为中医研究院主编的大型书籍《全国中草药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年出版)画中草药标本,1978至1986年在黄胄先生指导下主要从事中国花鸟画的创作。郑闻慧先生是黄胄先生一生的知己、爱人,她长期协助黄胄先生进行艺术创作、艺术交流和各种社会活动,照顾黄胄先生生活。20世纪八十年代,她先后协助黄胄先生创建中国画研究院(即现在的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工艺美术馆;1986年开始,协助黄胄先生共同创办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公助的综合艺术馆——炎黄艺术馆,并在黄胄先生去世后继续主持炎黄艺术馆的日常工作,曾任炎黄艺术馆理事长、北京市黄胄美术基金会名誉理事长。三十多年来,她将全部身心投入到炎黄艺术馆的建设发展之中,在她的带领下,炎黄艺术馆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艺术机构,在保护中国传统美术、推动文艺传播交流、发掘青年美术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郑闻慧先生著有《郑闻慧花鸟作品选》《炎黄痴子——回忆我的丈夫黄胄》,主编有《黄胄谈艺术》《黄胄书画论》《黄胄研究文集》《黄胄作品集(五卷)》《Master of Modern Chinese Painting: Huang Zhou(中国现代绘画大师——黄胄)》等,为黄胄艺术的推广和黄胄艺术作品的保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1 2 3  尾页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