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自然与艺术相生,玉双美术馆落地秦岭

2022-12-25 作者:艺术中国 围观 : 546 次 评论

2022年9月,玉双美术馆在秦岭南麓腹地落成开馆,同时带来开馆首展“山水有清音”。玉双美术馆是首座以李玉双先生艺术研究与展示为核心的美术馆,并将“李家山水”艺术体系中的自然理念与秦岭的地理气候属性相融合,营造根植于自然、与多学科平台互动的艺术生态。

玉双美术馆

“山水有清音”开馆特展展出李玉双近年新作、纪录片、手稿、笔记文献、版画等综合形式展品,以及最新创作的数字新媒体艺术作品将首次发布,全方位呈现艺术家的创作与思考。

自然根源与李家山水 再度寻找自然的意义

进入秦岭的山屏翠林,溪石蜿蜒,四时无边。自然是李可染与李玉双父子在艺术中去不断接近的对象,上世纪四十年代,李可染在进行绘画改革时提出,必须从写生开始,重新发掘艺术的源头。“写生,就是回到自然中去。”玉双先生自他的父亲那里,延续了对自然的研究。如何在自然山水中找寻艺术之源,是他们建立的一段独特的艺术史。

山水有清音-玉双美术馆开馆首展

本次特展以改建甫成的玉双美术馆为第一展场,与之相距400米处,另一处院落“山水清音”艺术民宿空间将李家山水精神转化为空间语言,成为第二展场。可染与玉双先生父子的经典作品与艺术理念,李家山水的传承发展,与连通自然的场馆、流动于作品间的自然之风露一同呈现于观展体验中。

玉双美术馆三个主展厅,分别名为“见、知、想”,来源于玉双先生提到的,其父李可染说:艺术家不仅表现所见,还要表现所知,所想,自己的全部经验和传统知识,以及根据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推想。

在展览中,这也将是观展者进入玉双艺术的几个层次:见,见作品;知,知作品的创作状态;想,想艺术家的创作体系生成。

玉双美术馆 光厅

展厅二(知厅):“空间的秘密”

李玉双长年行走、绘画、坐忘于自然。山海、树木、花草、风雨、四季,他从面对的每一片自然内部,撷取最为生动的信息媒介。这些信息层层叠加进李玉双的画作,以平面的浓度承载着永恒性与存在的自由。

本厅展出李玉双先生在自然中写生的记录影像,以桂林漓江、奥克兰、北京郊区等地的创作场景作为主脉络,以三个章节呈现艺术追随自然的脉动。

文献厅

展厅四:“世界之地”

李可染与李玉双父子对东西方艺术共融的命题,持之以恒以跨学科思考与跨国界艺术实践进行探索。李可染曾提出“东方既白”,“中国的就是世界的”。2000年后,李玉双创作地的地理范围不断扩展,扩大了自然的信息库。 

本厅展出可染与玉双先生在世界各地的写生作品及版画,在秦岭的山水之中,世界各处的自然通过可染与玉双先生画作汇聚于此,此处自然与彼处自然相互照应,以此地为中心,世界与世界的对话就此展开。

玉双美术馆夜景

此外,“山水清音”艺术民宿作为本次特展的第二展场,以可染与玉双先生艺术交流为关键内容,呈现玉双与父亲的交流书信,及作品包括《家家都在画屏中》《林间桃花开》。

玉双美术馆以李玉双先生的毕生艺术创作、艺术理论研究为核心,集艺术展览、学术研究、在地驻留、艺术活动、自然教育为一体。

作为国内具有引领性的乡村美术馆案例,玉双美术馆与乡村发展、未来自然观等议题息息相关,多学科、多元化群体的参与网络将是美术馆未来持续探讨的内容。

李玉双先生认为绘画系统与认知系统是同一个系统,作画的过程就是对世界,对生活的认知,而他的画就是其生活本身。美术馆及艺术民宿从空间设计到内容策划,均以父子二人的艺术精神作为指针,以期搭建系统性的,当代艺术与自然栖居理念的交流发生场。

北小河岸之夏,2018 年,纸本综合材料,80.5cm×143cm

李玉双 Li Yushuang,桃花三月,墨水 亚克力 素描 纸本 | 97.2 x 197 cm

 1 2  尾页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