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明观视域下的中国芭蕾学派建设(2)
文明的多样和不同因包容才能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而不会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现当代舞蹈出现时,曾经直接表现出了对传统芭蕾的挑战和颠覆,而当芭蕾欣然接受了这一新的舞蹈形式后,现当代芭蕾极大地扩展了芭蕾艺术的表现方式和表演范围,得到了更大范围的观众的喜爱。随着中国芭蕾成为中国舞蹈艺术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其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国众多舞剧及舞蹈作品创作,例如古典舞基训对芭蕾基训的借鉴,中国民族舞剧《鱼美人》对芭蕾创作结构的借鉴等。中国芭蕾在借鉴世界优秀文化艺术的同时,葆有自身的民族特性的表达。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在中国家喻户晓。两部芭蕾舞剧至今仍是全国观众喜爱的经典舞剧。近年中芭的《鹤魂》《幸福像花儿一样》、上芭的《闪闪的红星》、辽芭的《八女投江》、天芭的《精卫》、广芭的《风雪夜归人》等中国各芭蕾舞团创排的近百部原创芭蕾舞剧,以及这些芭蕾舞团排演的更大数量的世界各国经典芭蕾舞剧,为全国观众奉献了五彩缤纷的芭蕾盛宴。以中央芭蕾舞团为首的中国各芭蕾舞团,已经成为中国芭蕾学派建设的主要基地。
芭蕾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中国芭蕾的表演从数量到质量都达到世界水平,并且正在继续快速发展中。中国芭蕾的编导、编剧和舞美、音乐等也在持续进步中。比如中芭自2010年起每年一度的“芭蕾创意工作坊”,一直是中国芭蕾编导和演员专业能力的成长平台;中芭多年坚持的芭蕾“走进校园”“走进社区”把芭蕾艺术之美推广到更多的人群身边;中芭舞蹈学校和“中芭艺蕾”推动了中国芭蕾教学和芭蕾美育;中芭指导和支持的“爱莲国际青少年芭蕾舞比赛”为世界专业和非专业芭蕾青少年提供了高规格的展示平台,为芭蕾人才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多种发展和成长条件。中国各舞蹈教育机构的芭蕾舞系和芭蕾舞专业更是为我国芭蕾舞领域培养了大量优秀演员和教师。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孟广城教授在他为北舞第十个五年计划规划教材项目所著的《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训练教程》编写说明中说:“这套教材的编写,已脱离纯粹的俄罗斯学派的教学体系,我们是在继承俄罗斯学派训练体系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世界各国芭蕾基训教学之精华,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我们结合了中国演员的形体特点,相互学习与交流,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和特点的中国芭蕾舞教学体系。”目前中国很多芭蕾专业都是采用北舞的教学方法。对比中国各芭蕾舞团在中国风格芭蕾舞剧创编排演等各方面的高歌猛进,我们教学机构需要加快对中国芭蕾教学法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世界芭蕾艺术的互相包容,促成了芭蕾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芭蕾艺术已经成为中国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等汇聚起中国舞蹈文化热潮,屡屡登上微博热搜。例如河南卫视与哔哩哔哩共同出品的《舞千年》中将芭蕾舞剧《敦煌》片段纳入其中,不仅说明以芭蕾艺术融入中国美学是被中国观众所接纳和认可的形式,还说明芭蕾已然成为中国悠久文化历史的又一个传播视角,以芭蕾艺术形式为传统文化创造出“创新性”效果,扩大本土文化的艺术感染力,增加了舞蹈形式。结合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点与芭蕾艺术,产生共情效果。可以更传神地在国际舞台上表现中国蓬勃的民族文化,引导各国观众欣赏和享受“中国印象”。芭蕾是中国文化和中国舞蹈元素另一个广阔的舞台。
10月30日,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清华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和中共海淀区委宣传部主办,北京寰宇芭蕾艺术中心承办的“中国芭蕾与世界文明交流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芭蕾艺术家都对中国芭蕾学派的建设提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见。中国芭蕾学派在新时代文明观的指引下,正在昂首前行。(本文作者为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