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 | 百年美育与中国现代审美理想
自画像 纸本水彩 28.5×18.5cm 1946年
戴泽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和齐白石、徐悲鸿、陈之佛、傅抱石、谢稚柳等众多艺术大师有过多年亲密交往的人。
从201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戴泽艺术展”,到2021年中国美术馆举行的“润泽无声——戴泽艺术展”,北京SKP举行的“真诚于内,即现出美——我的艺术道路·戴泽”,2022年在颐和园举办的“期颐春和——戴泽先生颐和园主题艺术特展”,再到此刻正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人生如画——戴泽先生百岁艺术展”,让戴泽笔下生机勃勃、造型严谨、色彩明亮的艺术风格吸引到越来越多当代的目光。
我的桌子 布面油彩 41×59cm 1948年
戴泽的作品总是沉稳静穆,不以技巧繁复炫人,却能在平中求奇,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真诚的神采,一如他的为人:怀揣淡薄心境,又对艺术深意孜孜以求;人生波澜不惊,却又沉淀着百般复杂沉厚的况味。
1942年,戴泽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傅抱石、谢稚柳、黄显之、秦宣夫、吕斯百、陈之佛等名师名家,由此开启了漫长的艺术生涯。戴泽在绘画领域耕耘一生,从最初的素描、速写到油画创作,再到水彩、水墨、水粉,通过不同艺术媒材的尝试,在创作道路上寻找绘画语言和艺术拓展的可能性,走出了一名真正的艺术家的人生必由之路。
1953年,徐悲鸿与同事们最后的合影。戴泽位于第一排右一。 (摄影戴泽)
同时,正在槐轩展出的“时间之上——戴泽艺术特展”聚焦于戴泽先生对二十世纪重要变革与事件节点充满个人视角与情感温度的记录,在忠实于“眼睛所看到的”客观物像之外,更显现出戴先生对社会的关注、阳光的坚定与生活的热爱。
2022年11月4日晚上19:00,我们特别邀请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博士生导师尚辉,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洋,艺术家、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学术委员倪军,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于明,回望一段蜿蜒如歌的百年人生路,如何深刻参与了中国美育事业的继往开来,又如何深刻塑造了中国当代审美的发生。
沙龙嘉宾:
于洋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负责人,美术史博士、艺术学博士后。兼任北京青年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理论所特聘研究员。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合计150余万字。出版专著《新中国主题性人物画研究》《凝望之境:中国现代美术品读与省思》《艺术影响中国:百年中国画名作十谈》《萧俊贤》《沉雄气骨铸艺魂:潘天寿人格艺境品读》,主编《新中国诞生——大型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获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高校青年教师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优秀论文奖“啄木鸟杯”、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等。研究领域集中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主题性美术研究、中国画学研究,兼及当代美术批评与展览策划。
于明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肖像画协会署名会员、中国写实画派成员。2017年油画作品《在莫罗故居》获“国家艺术基金”优秀奖。作品被“国家艺术基金”收藏;2017年 油画作品《花神》、《卖艺人》、《快乐的更噶》参加“言意之间——全国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2017年 油画作品《在布拉格》入围美国肖像画协会“第十九届国际肖像画大奖赛”并获一等奖;2017年 油画作品《卖艺人》入选美国“第三十九届写实绘画雕塑大奖赛”并获奥杜邦艺术家奖。2018年 油画作品《在布拉格》获“美国第十三届ARC国际艺术沙龙大奖赛”唯一最高奖——最佳作品奖。2019年油画作品《外交官的肖像》在西班牙被授予最佳年度艺术家奖。
沙龙主持:
许柏成,艺术中国主编,艺术媒体人,北京文艺批评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