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现代艺术团体90年了,其主张仍然闪烁着思想的锋芒
“现代坐标:庞薰琹与阳太阳”展览现场
2022年9月24日,“现代坐标:庞薰琹与阳太阳——纪念决澜社成立90周年特展”在常熟美术馆揭幕,来自北京、上海、桂林、深圳、东莞、武汉、郑州等各地美术馆、大学和画院的专家学者以及阳太阳亲属出席展览开幕式、参观展览,并在“现代之路·艺术坐标——庞薰琹与阳太阳”学术研讨会上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1932年决澜社第一回展合影,后排(左起):庞薰琹、杨秋人、阳太阳、倪贻德、王济远、周多、李仲生。前排:梁锡鸿、张弦、段平右
决澜社画会组织酝酿于1930年,1932年正式成立面世,至1935年,共举办四次决澜社画展,基本成员十名,而参加过决澜社活动及画展的盟友众多。作为决澜社的重要代表画家,庞薰琹与阳太阳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画的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共进”等近现代美术史议题,展览的梳理与展示恰为这一时期的美术史建构,提供了一个独特角度。本次展览以“美术现代性”为线索,通过“对话”“比较”的形式展示两位画家的作品。参展作品总数逾百幅,辅以文献资料与历史照片,以丰富多元的维度展示两位伟大画家的艺术历程。
《烟囱与曼陀铃》 阳太阳 布面油画 54cm×44cm 1933年 家属藏
展览第一部分“挽狂澜立宣言”。以庞薰琹、阳太阳决澜社时期的原作《地之子》《烟囱与曼陀铃》为开端,将观众引入战乱频仍、救亡图存的年代。作为中国首个有宣言有组织,并主动吸收西方现代艺术成果的社团,决澜社目睹“中国文化之日趋堕落,辄深自痛心”,于是“集数人之力”,以期“能有所贡献于世人”。他们向野兽派、立体派等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学习,为当时的中国绘画带来了新的艺术理念。
《漓江放排》 阳太阳 纸本设色 53cm×45cm 1972年家属藏
清风楼 阳太阳 纸本设色 152cm×95cm 1981年家属藏
苏州庭园 庞薰琹 48cm×62cm 布面油彩油画 1981年 庞薰琹美术馆藏
第四部分“不屈中西定义”。在西画中国化这条道路上,庞薰琹与阳太阳都付出了艰辛的探索。庞薰琹在1941年的《重论“中国艺术家当前应有的觉悟”》中以超前的艺术视角对中西艺术概念进行辩证地阐述:“国画与洋画,在这二十多年来,好像水火之不能相融,其实双方也大可放下干戈,而团结在一起,此双方之所不同者:一个是以固有的文化作出发点,而容纳外来文化之优点,来创造一种新的艺术;一个是以外来文化作出发点,而追求固有文化的精神,来创造一种新的艺术。所以无所谓‘国’与‘洋’之分,是异途而同归的。”
《自画像》庞薰琹 46cm×38cm 布面油彩油画 1983年 庞薰琹美术馆藏
“现代坐标:庞薰琹与阳太阳”展览现场
9月24日下午,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举行“现代之路·艺术坐标——庞薰琹与阳太阳”学术研讨会。会议围绕“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现代主义艺术及决澜社现代美术运动”“从地域美术的角度谈谈阳太阳的水彩艺术及‘漓江画派’”“庞薰琹的西画民族化实践及其影响”这三个话题,展开学术讨论与研究。会议由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秘书长、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副馆长卢缓主持,来自北京、上海、桂林、深圳、东莞、武汉、郑州等各地美术馆、大学和画院的专家学者以现场和线上结合的形式进行发言。
学术研讨会合影
展览将展出至2023年1月8日。(本文图文提供: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