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陶其人(3)
2020-03-06 作者:匿名 围观 : 2148 次 评论
最后,皮夹子被宋红军拾到,水落石出,真相大白,江师傅才从冤案中洗刷罪名,否则,他这辈子跳到黄河里也洗不尽!
有人说小陶处世圆滑,心悍狡祚。其实,他对铁哥儿甘愿仗义疏财,两肋插刀,无怨无悔,十分义气。听说前年朋友某的老父不幸病逝,从入殓火花到安葬,以及安排饭店,应酬宾客,他都一手操办,忙里忙外,任劳任怨,卖力张罗,颇得好评,人们也是有目共睹。
不过,你要让他欣赏有加,成为至爱亲朋,才会受到如此礼遇。否则,你就是才高八斗,满腹经伦,也会被他贬得一文不值,不是背后吐嘈丑化,就是恣意抵毁,而且言语尖刻,甚至拳脚相加。总之,是难乎其难。
江师傅从下乡到现在,与小陶相识有半个世纪,从来没有损害过他的切身利益。相反,看在一起下乡战天斗地,一起经历风雨同甘共苦的面上,不辞辛劳义务帮他装过电视机、收音机,他也踏黄鱼车,帮江师傅搬过家。但是,小陶从来收没有江师傅为说过一句公道话。 一有机会总挤兑他,丑化他。
特别是近几年,江师傅在歌曲创作和电子研发两方面异军突起,捷报频传,获奖无数,取得骄人业绩与长足的进步,并且加入了中国科协和省作家协会。
这让一向自命不凡的小陶心里妒火升腾,失去平衡,一遇适当的机会,就向江师傅发难 。所以,虽然同居一城,江师傅总是千方百计像避克星一般躲避他,避免发生冲突。
可江城就这么大,冤家路窄,人怕什么,来什么。一次江师傅上报社,还是遇见了这个如影随形的克星 。小陶连叫了几声,江师傅置若罔闻,装着没听见,后来他干脆直呼其名,不得已,江师傅才应付了几句 。其实,他俩已有近30年没有交往!
1985年,江师傅与上海仪表厂的厂长一同回南通,办理续聘手续。吃饭时间,恰巧在南大街遇到他尊家,江师傅想做个顺水人情,邀请他一起用餐,他也不拒绝,欣然赴宴。酒酣饭饱之际,小陶自告奋勇提出到收银台,退酒瓶。酒瓶退了,谁知钱却一声不响进了他的腰包。钱虽不多,却给上海客人留下了不佳的印象。
由于有这些不愉快的记忆片断,所以江师傅并不想与他重续前缘,而且遇到他,江师傅总很忐忑,一直有种不祥之兆。
4年前,小陶要求江师傅为他主办的私企报,写一篇祝贺创办100期的应景文章,江师傅并不乐意,但“圣命难违”,当面,又不好推辞,只好“消极怠工”。按江师傅的文思敏捷手笔,明明至多半天的活计,竟然拖了一个礼拜,尚未交差。小陶心里有数,这是江师傅存心抵制!自然出言不逊,大为恼火,不断来电催促。
事情就是这样奇怪:江师傅心知肚明,小陶不是啥好鸟!而且,吃了他不少苦头,但却不敢得罪他!只好将两篇草稿匆匆交差,算是草草搪塞过去。想不到小陶还连连夸奖:"不错,不错,有两下子!"小陶请谁不好?为啥非要请个“斩不断,理还乱”有过个结的冤家对头,为自已脸上贴金?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这正是小陶的精明过人之处,市里有头有脸的名家,谁肯为你这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小报捉笔代刀,涂脂抹粉?即使有,你们老板肯出这不菲的“墨宝”费么?而江师傅虽然不是什么大家,但在市内也是小有名气的草根作家,还是省作家协会会员。装装场面,绰绰有余,更重要的是江师傅,根本不会要一分钱劳务费。可是,江师傅的慷慨大度和无私的付出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前年,听说小陶已离开南通,与女儿女婿住在一起,定居北方某大城市,含饴逗孙,颐养天年。江师傅不禁暗暗庆幸,心想,从此可以摆脱这个冤家的阴影了。
在小陶离开南通前不久,江师傅还送给他两听罐头,可小陶去外地的信息却浑然不知,他对江师傅一直纹丝不透,守口如瓶。
还是一年后,其他人告诉江师傅的,这也就不去说他。眼不见,心不烦,他们本来就没啥深交。问题是此人走了,还以怨报德,恶语诽谤,抵毁中伤江师傅。这真是个喂不饱的“白眼狼”!
江师傅到现在也不明白:二人都是黄土埋到半截的人,多少年的恩恩怨怨,爱恨情仇,早已该冰释前嫌,烟消云散,如此芥蒂于怀,挟私报复,“窝里斗”有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