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多的婚姻悲剧源于女人的幼稚(2)
2020-03-06 作者:褦襶子 围观 : 1581 次 评论
人们常说美满的婚姻应该是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其实这都是古人的美好期望,与“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一样,一个“愿”字道出了世人的美好期望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其实据一些相关调查,夫妻间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大多会有两种结局,要么其中一个因为长期压抑早夭,要么两个人同床异梦,其中一个或者两个都有婚外情。真正自始至终都体现心灵默契的,极其罕见,比守株待兔的那个兔子还难遇到。夫妻是什么?夫妻就是能够给对方别人所不能给的体贴,满足彼此身心需要,这里面包括吵架。夫妻间的吵架往往也是一种默契。记得在一篇文章中看过这样一个情节,老夫妻恩爱了一辈子,到了晚年却常常吵架,吵完了母亲又会常常向父亲道歉。女儿在去外地工作前,恳求母亲,父亲已经风烛残年,不要再与父亲吵架了。看着女儿忧心忡忡的样子,母亲叹了口气对女儿说:“孩子,你也发现你父亲老了!他现在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来,衰老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可是只有与我吵架时,他似乎又恢复了年轻时的样子。我与他吵架时内心中每每忐忑不安,怕掌握不好度,气坏你父亲。可是如果不与他吵,他会加剧衰老。其实与你父亲吵架很累的,需要察言观色,细心掌握分寸,即要激发他的活力,又不能太过火把他气坏了。可是看到他在我向他道歉时的满足感,再累妈妈也是幸福的……”女儿被母亲对父亲的这份情感震撼了,她放心地去外地工作了。
尽管那篇文章中此情节可能参杂了作者的修饰,可是现实中不乏如此默契的夫妻。笔者一个忘年交的棋友告诉笔者,他退休后心痛老伴儿操持一辈子家务,最初常常把能干的家务都做了,可是却每每感觉到老伴儿找不到事做的失落感。于是他再做家务时,最后总是要留一点点,让老伴儿一边数落他不会干活,一边给他示范。有时老伴儿没有发现他精心留下的伏笔,他还要支使一下老伴儿,与老伴儿吵几句,从老伴生气中体会她感受自己对家庭的重要性的欣慰。婚姻是须要终生经营的,这种经营的最高境界就是相濡以沫的默契。
所以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更不是计较利益的地方。倘若你得理不饶人,锱铢必较,对彼此来讲就与路人没有什么两样了。许多年轻的女性在婚前,常常要求把男方婚前买的房子写上自己的名,婚后要求家庭财务大全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说什么这样才有安全感。如今的中国家庭,尤其是年轻人新组建的家庭,稳定性越来越低,在有些地方离婚率与结婚率几乎平分秋色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两个人情感之初既把彼此之间定位在嫖客与妓女关系上了。只不过是一种长期包养契约。在这样的婚姻里,许多女性朋友还常常侈谈什么信任,责怪丈夫对自己的妻子缺乏信任。试想,嫖客对妓女怎么可能会有信任!
婚前财产的计较一般源于两种原因,一是女性朋友仍用古代观点定位自身的价值,放弃独立的人格,认为自己嫁给了对方,就象被用过的商品,随即贬值了。因此忧虑被抛弃后再也卖不到好主儿,甚至再也卖不出去。于是提前为自己被抛弃后做打算。试想建立在被抛弃假想后的婚姻,能有多大的稳定性。二是中国社会的现行体制让社会公德急剧堕落,无论是读书人还是“大老粗”,都背弃了传统的道德。读书不再信奉什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再秉承“糟糠之妻不下堂”良知。“大老粗”也不再遵守受人点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只知一味索取。如果一个社会大家都只索取不奉献,那人们还能够索取到什么!人类是靠群体智慧成为这个星球主人的,如果单凭个体的力量,不是许多野兽的对手。而群体力量,只能体现在奉献上。只索取是动物的本能,奉献才是人性的反映。因为人类需要奉献。从字意上讲“需要奉献”与“索取”差别不大,可是前者是双向的,体现群体智慧;后者是单向的,只是普通动物的本能。
家庭是什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属性首先应该是社会细胞的反映。有女生朋友常常反驳:“凭什么呀!凭什么我就得奉献呀!”就凭你需要奉献。家庭同人类社会一样,是一个上社会,同样需要遵循“需要奉献与奉献”。因为有了奉献,需要奉献才能得到满足。
漂亮女人的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