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的那些读书年华(2)
因为担心妈妈,也不放心她一个人就这样回去了,我硬拉着妈妈在学校外面小吃馆里吃了一碗砂锅米线,等妈妈舒服点了,我再送她上了的士车,这样她就可以少受点罪,早点到家休息一下了。我知道妈妈,今天虽然忙碌了大半天,但是心里肯定是十分欣慰的,因为自己的孩子终于又要在学业上有新进展新突破了。妈妈是农民之家出生的孩子,有着其他父母也有的那种观念,那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盼望着孩子不走自己的老路,不要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干着数不完的农活,能通过读书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过上舒适宽裕一点的生活。
带着妈妈的期盼,我在高中三年真的可谓是熬更守夜的学习,没有迟到早退,也没有跟着同学出去夜玩,除了周末和节假日,我把时间都贡献在了学业里,每天宿舍起床最早的是我,睡觉最晚的是我,去教室最早的是我,我不是非要当个什么第一,我只是觉得这样我才能心安,才觉得对得起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养大、省吃俭用供我上学的这份爱。因为害怕影响我学习,也不想让我的老师和同学知道他们在城区打工的有关情况。妈妈自第一学期开学送我来过学校后,就再没有来看过我。爸爸呢,只一次来过学校看我,那天还刚好正在上课,爸爸找到我的教室后,就只在教室外站着看了我一阵,然后就摆摆手意思让我好生上课,将带来的炒肉放在门卫室就走了。
除此之外,妈妈和爸爸就再没有来学校看过我了,我知道他们很忙,也是为我考虑很多,所以就不想来打扰我学习。因为在校一直都规规矩矩地学习,学习也总是在班级前列,妈妈爸爸对我很放心,老师也很关心我,我也俨然成为了他们心中的乖乖女,让他们少操心了。就这样,简简单单、平平凡凡地度过了三年高中学习生涯,迎来了高考冲刺。高考那天,太阳很大,妈妈爸爸他们在干活,就没有像有的学生家长那样在赶考的学校外面陪考,我带着他们的期盼和自己的愿望,考试现场平稳地发挥着。经过焦急的等待,成绩终于出来了。那时的自己很懵懂,对于填报适合自己的志愿,还是有些生疏,妈妈爸爸更是外行,经过多方查阅资料,我用自己的分析大胆填报了一所省外的大学,觉得自己的胜算还是蛮大的。
就这样,我带着想去看看不一样远方世界的心,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大学校园。同中学时候不一样的是,妈妈爸爸没有出过这么远的门,又晕车不认识字,跟我一起去了学校他们就不能正常的返程了,且我也很不放心二老自己坐火车又转客车、的士、公交车回去。思虑再三后,我毅然决定一个人带着行李包直接转车去学校,学费都不带,等到了学校找到了组织后,再让家里把钱汇过去,这样就安全放心很多。经过多次的劝说,爸爸妈妈终于同意让我一个人去学校了,虽然很远的路程,但是他们对我很有信心,也相信我自己一定可以顺顺利利的到学校安顿下来,因为他们知道我一直都是很有主见、很独立的孩子,可以应付基本的日常所见所遇,也算是一种对自己的历练。
一年又一年,终于在外省度过了有些水土不服的四年,爸爸妈妈至今不知道我的大学是在哪里读的,因为他们没去过,也记忆不好,说过不久就会忘记,但是我心里十分清楚明白,爸爸妈妈的爱从来不变,我的生活学习也非常的充实,更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因为从一进入大学校门开始,我就不断兼职打工,不管是卖零食、销售手机卡还是超市促销、菜馆服务员,总算是收获满满,当然学业也一门都没落下。我依然是那个喜欢早睡早起、从不迟到早退的学生,连上阶梯教室的公开课,我也是按时到位,乖乖的做好课堂笔记,所以大学四年下来,自己的学习成绩都是班级前列,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科目都超过了90分,还被评为了“院系三好学生”,获得了学校奖学金,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滴答滴答过的真快,转眼,我已毕业十余年了。回望十多年的读书年华,真是一去不复返了,但依然那么清晰地刻在我的心底里,永不褪色凋零。读书岁月,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只有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地走过,都说一个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路必须要走,我想这就是我该走的那段路,朴素中承载着我们一家三代人的求知渴望,哪怕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也终会有到达终点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