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袁佐最新个展开幕,“绘画如同做一堵墙,再挖出一些透气的洞”(2)

2023-04-07 作者:台馨遥 围观 : 921 次 评论

袁佐:我喜欢中国传统绘画里的空间关系,特别像宋人绘画。当你打开一幅卷轴画,可以同时看见高山、白云、山中的小路、小草房,一直到水面,这是情景在西画里是看不到的,用一个焦点透视的办法是没有办法这样表现的。

当然,在那种表现全景的西画里,你可以看到这些东西,但是看不到那么具体,因为也会有近大远小这样的透视关系在,但是中国画却能很诗意地把万物归置在这种空间意识和空间关系里,我自己还是非常追求这个东西。

大北山,亚麻布油画,200cmX540cm,2021

画中国画的时候,画家总会有一个散点透视的空间意识,我自己的绘画里可能自然不自然地也会表现出这样一种意识,这种意识既来自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也来自家庭的耳濡目染,还有一点很重要,我当时三十岁左右研究生毕业后开始在美国教书,因为文化的差异,画画的时候我会更有意识地要强调这一点。

我在国外看中国画比在国内要多,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在波士顿美术馆看《捣练图》,我是拿在手上看的,我在《捣练图》上看到和体会到的那种空间关系和色彩关系直到现在都扎在脑海里,这是我一生都会特别珍惜的视觉经验,也希望在我自己的绘画中尽可能靠近这种感觉。

Q:你更喜欢以“非具象”绘画界定自己的艺术,您觉得“非具象”与“抽象”的界限在哪?

袁佐:我觉得不管是叫“非具象”也好,叫“抽象”也好,没有必要明确地对它们加以区分,这只是因为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它们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我认为我的画画的很具体,笔触的形是很确定的,不比写实绘画对形的要求差,真的是每个人的定义不同。

在绘画里不管你画的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在讨论笔触、色彩、方向、空间、运动、时间、速度、材料、厚薄等等。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观念或者绘画风格的角度去谈,但是就绘画语言本身而言没有太大区别。

夏日,60x70cm,亚麻布油画,2021

Q:一般情况下您如何判断一件作品画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色块、笔触看上去不多不少刚刚好?

袁佐:这更多依靠经验,也是个审美意识。我在这幅画里希望达到一种平衡,画着画着突然感觉差不多了,再多一点这个平衡就被破坏了,那就会停住。有时,在另一幅画里我可能想寻求一个倒塌、倾斜的感觉,或是希望画面的色彩特别饱满,或者某个局部要更空灵,那么就会调整画面,直到自己想要的那个感觉出现,更多还是依靠经验和感觉。

有时画面要在破坏当中被重新建立起来,我的每一张画都希望尽可能的不一样,虽然有很多人一看我的画就知道这是袁佐画的,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努力追求每张画得不一样。

Q:您现在的绘画目标跟以前比有变化吗?

袁佐:我想是有点变化,我想画得更自由,追求如何能够重新界定什么是绘画,总想把绘画往前推得更远一点,不管是从笔触也好,从色彩也好,从绘画内容也好,想要把它做成一个跟传统不很相像的东西,把绘画的这种意识能够向前推动,这是我自己想做的。当然,每次画画的时候总会让自己的心态更安静更平和,想突出颜色而已,不想做一个什么伟大的事业,这样会觉得自己的绘画更真实更成熟。

(访谈、撰文/台馨遥,图片由展览主办方作者画廊提供,经主办方及受访艺术家袁佐惠允刊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