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势象空间新年首展推出“相地通景——陈彧君个展”

2023-01-10 作者:许柏成 围观 : 719 次 评论

展览现场

策展人鲍栋用“当地的当代”“建筑与居住”和“装饰与观念”三组关键词来解读陈彧君一直以来的创作。在他看来,陈彧君的工作有两个互相参照的坐标,一个是从木兰溪计划一直延续至今的当地性,一个是逐渐生成的世界性。

展览现场

除了建筑空间,花木也是陈彧君一直在延续的内容,但它们并不是以风景的身份,而是以装饰的主题出现在作品中。以花木及水土为主题的作品都画得很满,甚至铺陈,各种媒介与材料以拼贴的方式,把画面变成了一个密实的整体,莆田当地人称这种风格为“百花不落地”。

策展人鲍栋接受艺术中国现场采访

鲍栋在现场接受采访时谈到:“陈彧君是很有意识地把当地文化的特性带入到自己的思考里来。虽然他是在中国美院完成教育,但我们绘画的动力到底是什么?我觉得他在这一点是比较清楚的。他很早就把学院内容嫁接到了中国传统上,当然这是指他的地方性经验,而不是中国传统的全部,但它让我们意识到中国的传统是多么复杂,有不同的层面、地域和维度。陈彧君一直是在这个角度上去下功夫的。”

“相地通景——陈彧君个展”将持续至3月10日。(文_许柏成 视频_冯楠)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陈彧君部分作品:

《荒谬的墙》,水彩纸上综合材料,150×225cm,2022

《流放与王国》,水彩纸上综合材料,150×224cm,2022

《临时家庭—美式风格》,布面丙烯,180×260cm,2011

陈彧君

艺术家介绍

陈彧君,1976年生于福建莆田,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并留校任教于综合艺术系和油画系至2014年,现工作和生活于上海。

作为七零年代后期出生的代表性艺术家,陈彧君自小经历和见证了中国社会环境巨变的阶段,对于生命个体基因与自然和人文环境关系的反思和探索越来越成为创作的动力和主题,从家乡的木兰溪到孕育亚洲和世界文明的母亲河,他的眼光和笔触仿佛跟随着当年离乡背井的华侨的脚步,向着更为深远的世界去追问自我救赎的出路和人类游牧的方向。

由于作品具有复杂的综合媒介和浓厚的人文情怀,陈彧君正在受到全球策展人和收藏家的重视,作品常年在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基金会和画廊展览,并被广为收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