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生长力系列展览“拟像·剧场——卢征远个展”开展(2)

2023-01-10 作者:艺术中国 围观 : 659 次 评论

在创作《天堂》的时候,卢征远曾有过一段在精神病院考察的经历。他和许多精神病患者住在同一个房间。当他作为陌生人成为周围各种目光关注的中心时,病房成为一个高度敏感的空间。物理的环境和身体变得不再重要,人们彼此之间情绪的交流凸显得非常直接和纯粹。在各种不可测的目光中,艺术家身体里某些原始的和本质的东西被激活。在那次经历之后,他的创作转向对于身体性、时间性和自我表达的关注上,开始逐步摆脱对于造型和材料的依赖,逐步抹去琐碎的细节,抹去可能对观众产生误导的部分。在《拟像·剧场》中,他同样抹去日常生活的细节,清空表面、材料特质和技术痕迹,将床和沙发简化成无细节的基本原型,简化成一个陌生、空白、无意义而同质化的模型。

感知·叙事

“人的生与死……必须经由亲身的生命体验才能超越……他们不止是作为生命永恒戏剧的参与者,在幕布垂下后,去除了面具、服饰,祛除了视觉的幻象,他们成为了无需诠释的人。”

——奥托·兰克(Otto Rank)

个体以自身的多面性回应世界的多元与变动 。

建造稳定而持久的自我世界,意味着个体为其世界观或价值观建立某种坐标化的框架。莫雷诺(Jacob Levy Moreno)在他的角色理论中提出假设:“个体也许并不具有原型或并不是一个有核心自我的东西,而是不同角色关联的集合体。”这种更加富于后现代色彩的观点,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当代个体所处的混沌转换的状态。它催生个体叙事和认知判断的多元性和自我性,释放出诱人的魅力,也让集体记忆更加丰满而富于感性。艺术家通过个体叙事和大众分享对于意义的感知,将集体记忆隐秘在叙事的内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