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力之丛——托比恩·卡瓦斯博的陶瓷艺术”中国首展亮相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22-10-28 作者:付朗 围观 : 607 次 评论

“力之丛——托比恩·卡瓦斯博的陶瓷艺术”展览开幕式嘉宾合影

2022年10月25日下午,“力之丛——托比恩·卡瓦斯博的陶瓷艺术”展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作为托比恩·卡瓦斯博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展示了托比恩·卡瓦斯博创作于2010年后的23件艺术作品,其中的“堆”系列与“管状”系列是其艺术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对“容器”这一根本陶瓷原型的当代性探索与表达。在托比恩·卡瓦斯博一生的艺术实践当中,观者可以看到一个富于创造力的个体,如何以最积极的行动和最勇敢的探索开拓出一片全新的空间。

艺术家托比恩·卡瓦斯博通过线上视频方式与现场嘉宾共同“出席”开幕式 

陶瓷的当代艺术性探索起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在现代艺术运动的推动下,对陶泥的锤炼、塑形,这其中蕴含着对陶瓷物性的思考与感受,持续激发着世界各地艺术家们的创作。来自挪威的陶瓷艺术家托比恩·卡瓦斯博(Torbjørn Kvasbø)便是其中的一员。出生于1953年的卡瓦斯博,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挪威当代陶瓷艺术运动的主要参与者。他在制陶技术上的创新以及陶瓷艺术性表达上的探索独具一格,享誉国际。

挪威王国驻华大使馆大使白思娜致辞

挪威王国驻华大使馆大使白思娜在致辞中表示,文化交流是挪威与中国双边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构建起一座桥梁,增进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陶瓷艺术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可以上溯到人类文明的源头,令东西方各国人民共同为精美绝伦的陶艺作品赞叹;与此同时,陶瓷艺术又充满了现代创造力,能够帮助艺术家表达个人观点,不断创新。此次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力之丛——托比恩·卡瓦斯博的陶瓷艺术”展览将两国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探索陶瓷艺术无穷的可能性。希望未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合作能够进一步发展,增加两国文化艺术的了解、沟通和互鉴。

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吕品昌视频致辞

“粘土是托比恩·卡瓦斯博情感表达的化身,更是他思想的载体。”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吕品昌在致辞中表示,托比恩·卡瓦斯博始终相信粘土这一材质充满着丰富的感知色彩、文化内涵和独特品质,他亦在自己的艺术实践当中不断强化技术和造型之间强有力的结合。托比恩·卡瓦斯博在制作和烧制陶瓷的过程中遇到过众多的阻力和挑战,这也使得他更加懂得和尊重无法控制的自然力量。通过其对于材料技术的经验,以及对空间的理解,托比恩·卡瓦斯博始终坚持艺术创作的创新尝试,在艺术中自由地表达自我。

现场嘉宾 

艺术家托比恩·卡瓦斯博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充满液体,它们的生长依靠着管道来构成身体内液体的分配与运输。正是这些管道构成了生命最重要的前提之一,也让人类成为了一切生物的兄弟姐妹。托比恩·卡瓦斯博创作的灵感来自于人类身体内部的管道系统,这些管道能够传输血液、水以及其他液体。它们代表着生命,同时也代表着非永久性,代表着疾病和死亡。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在粘土与灵魂之间,管道既是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来源,也是艺术家情绪抒发和情感宣泄的出口。

作品局部

本次展览聚焦艺术家近十年的艺术创作和思考,具体呈现了二十三任以“管道”和“堆”为基本造型元素的作品。作为支撑人类生存的基本结构单元,“管道”将血液·水及其它身体所需输送到全身。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小到家庭中的洗衣做饭,大到农业的灌溉,工业的燃料供给,都依靠“管道”的输送。“管道”既是人类与其它生物物种一样拥有的自然生命形态,又是人类特有的创造力的实践成果。同时,对于陶瓷艺术来说,“管道”这种中空的造型,与“容器”这一陶瓷艺术的最初起源相关联。陶瓷艺术各种造型语言的发展,以及陶瓷制作技术的不断演进,可以说都是源于这种中空造型所带来的可能与挑战。通过“管道”,卡瓦斯博将人类的历史与陶瓷的历史联接起来。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