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不孤”系列之“郁郁朝花·乔宜男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
展览现场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表示:“‘大道不孤’系列展览是中国国家画院推出的一个品牌式的展览,它主要呈现了中国国家画院的中青年艺术家近期创作和研究成果。中国国家画院作为国家级艺术研究机构,它的创作和实践对社会应该起到一个引领和导向的作用。为此我们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中青年艺术家来举办这样的展览,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这一点从乔宜男这个展览就可见一斑,从这个展览看,相比以前的创作,乔宜男的变化是比较大的,而且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始终在探索、在创新、在创造。无论是从题材上还是内容的表现上,乔宜男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他已经超出了我们历史上对花鸟画题材的选择,在大环境的处理和大境界的营造上,突破了我们所理解的传统花鸟画的概念,取得了探索的成果。另一点比较可贵的是他在形式语言上的探索,他用了很多新的技能技巧和方式方法,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达到了比较高的境界。”
乔宜男是当代中国画创作领域中青年艺术家的代表,是花鸟画创作当代性探索的重要实践者。他以深厚的笔墨功底、清新淡雅的艺术格调和极具形式感的绘画语言形成了强烈的个人艺术面貌。此次展览以“郁郁朝花”为主题,意在表达中国哲学范畴里宇宙生命的生发、展演,希望借作品的艺术智慧反映自然生命的生生不息。
展览现场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认为,乔宜男是国家创作团队中花鸟画的一个领军人物。冯远表示:“他把近些年来不同时段的作品做了这样一个系列的展示,可以对自己的艺术创作进行一个回顾,也让关心他的同行对他的艺术发展轨迹有一个整体的、宏观的欣赏。我个人比较喜欢他采用湿画法创作的花鸟作品,且不说他的禽鸟画得非常的精妙,他在驾驭水墨语言方面,在形和色、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自如,而且在整个画面的结构营造上,充分发挥了水墨和宣纸特性的优长,使得他的个人风格,哪怕是研究性的、还在变化过程中的学术的探索,也有别于他人和当下大量我们经常能见到的类型化的花鸟画,这是很让人眼睛一亮的独特气质。乔宜男正值他的创作盛年,还有长长的一个未来,希望他在水墨花鸟这方面能够走得更远更好。”
展览现场
从上述五个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出乔宜男全面扎实的中国画基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和对绘画创造性的追求。乔宜男表示,这个展览名为“郁郁朝花”,有两层含义——首先作为一个花鸟画家,他希望通过这个主题,体现出中国花鸟画发展到今天欣欣向荣的面貌;二是希望以花鸟画反映时代精神、时代格局,完成一次由个人情感到时代精神的升华。他谈道:“这次展览呈现了我从求学至今的创作心路历程,有很多师友、同道前来参观、交流,给我带来很大收获。我从学画之初,就开始了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中国画独立于世界之林的美学认知,也开始了对东方审美意象的追求,这条路没有走错。从本科、研究生阶段一直走到目前我绘画最重要的时期,40年来,我没有改变过。我希望通过这次展览,以花鸟画反映时代,反映人民,反映新时代艺术风格,努力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语言。”
乔宜男把中国画当做一个活的东方艺术形式,紧紧把握中国画的核心审美,坚定追求自己对中国画不与它同的理解与心中的意境。此次展出的作品追求中国画之魂,又不照搬传统成法,既独具个人特色又与时代审美同步伐,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机、郁郁朝花般的艺术世界。
研讨会现场
众家谈(按年龄排序)
张立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写意画在所有的绘画当中难度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写意花鸟画,因为它不靠题材取胜,而是靠主题思想、靠艺术表现、靠中国绘画的基本特点——笔墨语言的内在表现力和它的内美。因此中国花鸟画的现代化也强调内在的变革,形式必须与内容相协调,这就很难。今天的花鸟画家都在追求如何将花鸟画表现得既有内在的美,又有形式感,又有现代感,我觉得大家都在努力,乔宜男也不例外。他在中国花鸟画的笔墨形式上做了一番探索,这一番探索是有效果的,也比较新鲜,他既跟古人有所不同,也跟同时代的其他画家不同,这就很不容易。同时他的创新还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之上的“守正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