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真正的教育减负?
对于我国的中小学生而言,教育负担过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我国基础教育、应试教育也存在长期的历史性弊病。那么,针对学生负担过重、重复性应试训练过多,早在2002年,国家教委就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诚然,当下社会各界、上级领导都在时时强调“减负”,然而真正的减负却总是困难重重,难以实现政策落地。
近二十年来,减负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家教委、各级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提出了详细要求,出台了一系列的减负办法,但今天的现实依然是中小学生沉重的书包和对分数沉重的心理压力,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学生,在如山般的重负下伤痕累累。
摆在教育界面前的真正现实是,尽管从上到下“减负”的呼声很大,政策规定很多,社会各界的意见也很大,但是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校外如雨后春笋般此起彼伏的培训机构更是压得学生苦不堪言,大量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作业缠身带来的后果是让我们的学生丢掉了幸福的童年,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试想,如果大部分年轻一代的接班人不再热衷学习的后果是什么?一批只会躲在父母背后啃老喝血的、不知人生追求和意义的“巨婴”人如何让我们的民族振兴、国家强大。
目前,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如何有效地实现教育减负,让学生健康成长呢?
通过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及我与学生面对面的同理心交谈,和近期对各类资料故事的详细调查和了解,我对学生的过重负担深有感受,减负的旗帜高高悬挂在每所学校的上空,却始终没能落地、落实,我发现绝大多的数都是观点和口号的宣传,以及摆在明面上的硬性要求与规定,相应的减负措施其实行不通,缺乏政策落地的沃土。同时,也存在避免一刀切的顾虑,不是所有的学科都适合做减法,我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靠实践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减负之路,找到更科学合理的减负方法,还给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和快乐的童年。
接下来我想与大家分享我对“减负”的几点体会和见解,希望与广大一线教师及关心教育的热心人士共勉,在今后的一线教学中尽量去寻求突破。
一、不存在教育的绝对减负
一个工人,每天的任务是一百件成衣,负担过重,完成不了任务,怎么办呢?直接量化成十件成衣,这样一下子就轻松了,这就是“绝对减负”,有量可计算,清晰明了。
对于学生而言,又该如何减负呢?当然,社会各种相应措施先后出台了,有每天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过6小时的;有规定不准布置课外作业的;严禁超标培训的;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的;有规定不准购买教辅资料的;规定考试次数的;不准考试排名的等等。
可是这些能实现真正切合学生实际的减负吗?答案大家可想而知。时代在前行,人类在进步,我们的知识、文化、科技等精神财富越来越丰富,历史文化的传承已然是滚滚洪流,滔滔不绝,更何况我们已经跨入一个信息化时代,声像、图文充斥着每个人的生活,知识快速更新,工作的替代性更强,我们都需要掌握必备甚至更多的知识文化和技能才能生存立足于社会,才能为今后的人生铺设更多的可能。因此,“绝对减负”根本行不通,也忽略了这些现行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考察,后续跟进也不到位。
二、走出一条相对减负的正确出路
这个工人每天的工作任务是一百件成衣,负担太重,怎么办?交给他科学的剪裁方法和机械化操作技术,引进先进生产的流水线设备,从打样、剪裁到缝合包装,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管理操作机器变得轻松可行,这就是“相对减负”。
面对我国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通过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学习任务因人而异,教给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效能,学习效率。这种减负方法我们暂定为“相对减负”,这将是真正给中小学生减负的正确出路,用更合理科学的方式方法来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相关知识,培养相关能力。
当然,对于不同的学科,减负也应有所侧重,应当避免“一刀切,一锅煮”,比如语文减负应侧重于重复机械性内容,而对于广袤的课外知识反而应该增加和重视。诚如大家知道的一样,古往今来,凡是有大成就、大功名的人往往青少年时期就博览群书,博古通今。而我国学生的现状就是从小学到高中并没有学到多少文化,读到足够的书籍,语文的教学更是欠缺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与正确引导,学生缺乏一个耳濡目染的环境,导致精神粮食贫瘠,在自身三观的树立与形成上很有限,难以拥有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积极应对社会问题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