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夕阳》第十三章:天堂悲歌(4)
2020-03-06 作者:褦襶子 围观 : 2452 次 评论
池宇轩收到老师寄来的视频光盘,为师弟与老师的牺牲精神所感动,他委派喆利集团首席法律顾问景先生带领三名年轻的技术人员爬山涉水来到卜昱山区的学校,给学校带去两台海事卫星电话、四部笔记本电脑与一台手摇发电机、备用电池及充电设备。山里孩子的家长听说山外有人给送东西来,许多孩子的家长纷纷出山来接应。帮景先生一行把东西背回山里。技术人员用山里的传送饮用山涧水的筒车做了一个简易的带动发电机的传动装置,并调试接通了海事卫星电话。侯征与远在澳洲的池宇轩通上了话。池宇轩询问老师还有什么困难。他告诉侯征与师弟,天堂基金会最近收到许多询问他们联系方式的电话,G省公布的接收捐赠给山里孩子的善款的账号三个月没有收到一分钱。显然是怕善款用不到贫困的山里孩子身上。他建议让卜昱到成都开个记者会,否则舆论热劲一过,就不会再有人关注这普遍存在的贫穷山区学校了。
侯征告诉池宇轩,他也有这种担忧。如果让捐款落到那些人手里,几百个山里孩子与他们四个老家伙就成了别人敛财的工具了。所以他请求天堂基金会专设一个账号接收这种捐款,代为管理。池宇轩答应马上布置,随后再用电话通知卜昱。
卜昱到成都,在喆利集团成都分公司的帮助下召开了记者会。表达了由天堂基金会代为管理捐赠给山里孩子的善款的意愿,并公布了接受捐赠的账号。一个月的时间,专项账号接受到国内外捐赠三千零一十三万元。
在喆利集团技术人员的建议下,池宇轩决定利用欧美国家与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反倾销摩擦,使用专项捐赠,为山里孩子建筑拥有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新校舍,喆利集团还为山里孩子捐赠一百台学生用电脑、一百部教师用笔记本电脑与十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可是如何把这些设备运到山里成了问题。因为给山里孩子的捐赠,G省一分钱都没有收到,所以G省地方上对援建卜昱他们的山里学校处处掣肘。池宇轩愤怒地亲临成都召开记者会,宣布喆利集团成都分公司投往G省的所有项目均暂时中止。将视G省的投资环境情况再作决定。同时以援建G省贫困山区学校专项捐赠资金管理方代表的身份,公布了援建过程中所受到种种刁难。在卜昱舅妈的斡旋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保护儿童基金会、全国妇联均对G省山区卜昱他们校的援建项目表示关注,始终关注天堂中学的国内外媒体随着侯征、卜昱、池宇轩把关注点转移到G省贫困山区。
在舆论的影响下,国内外媒体的记者爬山涉水翻山越岭来到卜昱他们所在的山区学校。随后大量有关山区贫困孩子清苦生活的报导与图片刊登在各种传统媒体与网媒上。从来不为人知的贫困深山区与山里的孩子们成了全世界的热点,G省政府在舆论的压力下,与空军协调,由空军用大型运输机把援建深山里学校的物资空投到目的地。喆利集团派遣技术人员,在从前没有半点现代气息的深山里用保温阻燃材料建起了拥有太阳能发电系统的8000平米简易现代校舍与6000平米的师生宿舍,并利用其特殊地理条件为学校配置了足以满足学校需要的小型风力发动场。新建的学校取名“桃源国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保护儿童基金会的运筹下,经有关部门批准,由援建“桃源国学”的专项基金出资,为“桃源国学”安装了国际运营商提供的互联网移动终端。使连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手机信号都没有的深山区与现代文明世界有了信息通道。
“桃源国学”包括幼教部、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随着媒体的报导深入,捐赠给桃源国学的钱不断增加。但是卜昱拒绝了扩建项目,他向媒体宣布,所有建校余下的捐赠款项,要用在补偿来桃源国学支教的教师和将来山里孩子走出大山继续深造上,期望关心贫困山区孩子成长的善良人们,继续支持偏远落后山区的教育,所有捐赠明细与使用明细均及时上传到天堂基金会“山区教育公示栏”与新开通的桃源国学门户网站“山外山水”的“感恩栏”内。“山外山水”网站感恩栏栏标写到“哪怕你为桃源国学捐赠一元钱,都是山里孩子的恩人,你们的名字将铭记在山里人心中。欢迎媒体与网民公开监督捐赠的使用。”
从桃源国学到最近的有电的乡与最近的有公路的地方需要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十四五个小时,中途有些险峻的峭壁胆小的人都不敢过,常年坚持锻炼的卜昱夫妻俩与侯征老两口,也是在当地学生家长的帮助下才非常艰难地才进了山。这个距离虽然把山里人与外面的现代世界隔绝,也阻碍了凡世秽风的污染。援建的桃源国学落成后,所有到桃源国学支教的教师都会在得到国家支付的工薪、补贴外,再得到一份桃源国学专项基金的可观补贴。
上一篇:《天堂夕阳》第五章:对簿公堂 下一篇:《天堂夕阳》第四章:挑战世俗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