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夕阳》第十三章:天堂悲歌(3)
2020-03-06 作者:褦襶子 围观 : 2454 次 评论
侯征:同学们,民族自尊不是面子,是自我强大的努力。自己不够强大,还要别人尊重你,那是可怜的行为,是精神乞丐。不管是在我们自己的同胞之间,还是世界上民族与民族之间都是如此。面对外界批评的恼羞成怒,对于个人与民族都是虚弱的表现。例如,一个身材瘦弱的人骂一个身材高大膀大腰圆的人象个癞皮狗。被辱骂的人与围观的人会是什么感觉?都会觉得好笑。是的,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民族与民族之间也应该互相尊重。可是任何一个民族他的人民的认识都会是形形色色的。想让其他民族的民众从内心里钦佩的民族只有一个途径——自强。真理不是必定掌握在多数人手里,暴民政治,是一个民族的顽疾。口水不能让一个民族自我强大,相反会让这个民族的大多数人产生错觉。尊严是别人对自己的认识,他不能乞得。即便一个民族凭借人数众多,用口水淹死所有批评者,也只能是种精神乞讨。
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虚怀若谷,以博大的胸怀面对外界对自己的批评,对我们民族的批评。一个民族往往在正视批评中强大,在拒绝批评中落伍。强大的民族绝不会因为批评而丧失尊严,相反一个拒绝批评的人或民族,才是虚弱的,没有尊严可言的。
……
这是侯征最后一次对学生讲话。是年九月,池宇轩与韩雪冰为侯征举行了杏坛三十八周年纪念晚会,卜昱打来电话,向老师表示祝贺。年底,侯征退休。转年阳春三月,侯征携老伴儿去了卜昱支教的G省贫困山区。
远离都市的喧嚣,来到了这个没有公路,没有通电的深山区。这里的孩子要出山去上学得翻山越岭,甚至还要攀爬索道。多数孩子读了几年书就辍学了。卜昱在G省教育厅知道这个信息后,表示要到这个偏远地区去恢复那里的倒闭中小学。起初,因为卜昱的社会影响力,十几个新毕业的大学生和年轻的支教老师表示愿意与他们一起去这个深山区支教。可没有过半年,几近于原始的生活就让这些八零后九零后都跑得无影无踪,只剩下卜昱和妻子张瞳瞳。方圆几百里的二十几个赛子的二三百个孩子,分属小学到高中六个年级。小学尚在张瞳瞳的辛勤支撑下勉强维持,初高中有些科目就开不下去了。卜昱当年到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初高中这点课他到都能支撑,可是他一个人要上初高中六个年级十来门课,根本无法维持。许多科目只能在卜昱的指导下靠孩子们自学。
山里的孩子非常懂事,大家都是把问题汇集在一起,整理出来后逐项一一去请教。不到一年的功夫,年近半百的卜昱头发就花白得近半了。恩师的到来,让卜昱的内心曾瞬间闪过一丝希望,可是看着满头已经难见黑发的老师,他又自责起来。恩师已过花甲之年,培养了自己和一批批弟子,难道还要让老师与自己一同承受这份辛劳么!侯征的老伴儿与张瞳瞳去支撑小学,卜昱与恩师支撑中学。可是靠这四个年纪加起来二百多岁的老人也不是长久之计。
一个周末,侯征翻山越岭一整天,到最近的有电乡,给随身携带的便携式数码录像机与备用电池充满了电。第二天又跋涉了一整天回到深山里的学校。经过半个月,精心录制了山里孩子日常学习生活的视频。然后又跋涉了一整天,到了有公共交通的地方,乘车到了百色,找到自己在那里做教育局长的学生,用他提供的设备,把视频加上说明,上传到网上。较全面地介绍了卜昱从天堂中学辞职来G省深山区支教的经过。同时把一份备份光盘邮寄给池宇轩。
视频在设计、创立天堂模式的侯征与卜昱的影响力下,受到广泛关注,引起轰动。侯征之所以把自己也录制到视频里,是想给自己遍布世界各地的学生一个暗示,为卜昱深山区的学校赢得一些援助。
中国的公仆们大多放眼世界,关注世界各地贫困。唯独灯下黑看不到比友帮孩子更需要援助的中国人自己的孩子们。可是侯征与卜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基础教育实验项目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中的两位。天堂模式实验的坎坷历程,也让天堂中学让侯征、卜昱、韩雪冰等“天堂人”成为家喻户晓的事和人物。
深山里孩子们与四位老先生几近于原始的生活视频加上“天堂人”的影响,就非同小可了。G省省市各级相关部门纷纷派人下来视察,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可侯征与卜昱知道,仅靠官方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要解决早就解决了。国内外一些意欲捐赠资助山里孩子们的人与企业,纷纷致电G省省市相关部门,询问卜昱的联系方式。G省专门责成省教育厅公布接受捐赠的账号,委派专人管理捐赠。可是三个月过去了,询问卜昱联系方式的电话仍然接连不断,省教育厅捐赠账号却一分钱捐款都没有收到。
上一篇:《天堂夕阳》第五章:对簿公堂 下一篇:《天堂夕阳》第四章:挑战世俗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