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艺术与催眠(5)

2020-03-06 来源:美文阅读网 围观 : 1930 次 评论


  不过,以“新”汰“旧”很难形成积累。一味淘汰的结果会是仅剩下一个“新”,太无趣。积累是并存,各取催眠系统,好像逛街,这就有趣了。

  音乐是很强的催眠,而只是最古老的催眠手段。孔子将“礼”和“乐”并重,我们到现在还能在许多仪式活动中体会得到。孔子又说过听了“韶乐”之后,竟“三月不知肉味”,这是典型的催眠现象,关闭了一些意识频道。

  法国的普鲁斯特写过一部《追忆似水年华》,用味道引起回忆往事的过程,正是以“暗示”进入自我催眠的绝妙叙述。

  电影是最具催眠威力的艺术,它组合了人类辛辛苦苦积累的一切艺术手段,把它们展现在一间黑屋子里,电影院生来就是在模仿催眠师的治疗室。灯一亮,电影散场了,注意你周围人的脸,常常带着典型的被催眠后的麻与乏。也有兴奋的,马上就有人在街上唱出电影主题歌,模仿出大段的对白,催眠造成的记忆真是惊人。当然,也有人回去裹在被子里暗恋不已。

  电视好一些,摆在明处,周围的环境足以扰乱你进入深度催眠。但是人的自我催眠的能力实在太强了,哪儿都不看,专往荧屏上看,小孩子还要站得很近地看,遭父母呵斥。

  自我催眠还会使人产生多重人格。作家在创作多角色的小说时,会出现这种情况,而评论家则喜好判断那些角色的人格是否完整,或者到底哪个角色的人格是作者的人格,或者作者的人格到底是什么样的。敏感的读者常常也做这类的判断。我猜现在常搞的作家当场签名售书的时候,赶去的读者一定带有一部分鉴别“假冒伪劣”的心情。我前些年也让书商弄过两三次这类活动,结果是读者很失望,看来我实属“假冒伪劣”。艺术与催眠

  有个要领奖的朋友问我“领奖时如何避免虚伪与虚荣”?这个难题可比昆德拉的“媚俗”,你怎么做都是“媚俗”,连不做都是“媚俗”。我说,观察,观察观众,观察颁奖人,观察司仪,观察环境,也观察你自己。这实际是一个造成两重人格的方法,将冷静的一重留给“自己”,假如颁奖现场发生火灾,你会是最先发现的。

  成熟的演员是最熟练的多重人格创造者,当然有些人也会走火入魔到扮演的那一重人格里,失去监视的人格,搞得回不过神儿来,不思饮食,所谓陷入深度自我催眠。催眠案例中,有的被催眠者并非是失去全部的“自我意识”,他们常常有一个意识频道是清醒的,看着自己干着急。老托尔斯泰曾经说他原本并没有安排安娜自杀,可是安娜“自己”最后自杀了,他拿她没有办法。

  我实在想说,审美也许简单到只是一种催眠暗示系统。

  美国的精神卫生署在八十年代研究过“多重人格”者,发现他们的脑波随人格的转换而不一样。巫婆神汉常常做“灵魂附体”的事,说起来是在做多重人格的转换,你在证明那是真的时候,先要检查一下你自己是否被催眠和自我催眠。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里写小芹的娘是个巫婆,降神的同时还在担心锅里的“米烂了”,七十年代我在鄂西的乡下见到的一个神汉就敬业多了,灵魂屡不附体之后,他悄悄嚼了一些麻叶。他大概是累了,那时候天天学大寨,没有农闲,降灵又是非法的。

  从艺术是一种催眠来说,假如我是个写作者,我觉得主要的不是你写的是不是真实,而是你要写什么,或者你要怎么写;假如我是个画画儿的,主要的不是你画的是不是真实,而是你要画什么,或者你要怎么画;假如我是个弄音乐的,主要的不是你造成的音响像什么,而是你要产生怎样的声音,或者你要怎样组合声音……我可以一直假如下去,一直到你们烦我。

  趁你们烦我之前,收笔。不过,你们应该意识到一个逻辑怪圈儿:我写的这些文字是不是也是催眠呢?

  作者:阿城

上一篇:九月的阳光 下一篇:秋雨敲打着我的窗

相关文章

  • 忆江南
    忆江南

    昨晚和阿浩谈起诸多童年记忆,不知不觉眼前浮现一片油菜花海,黄灿灿,一眼望不到头,连空气都带着甜香。微风阵阵,将我们手中的风筝带上了蓝天,如果放风筝累了,就拿个石块,将风筝线压住...

    2020-11-24 16:27:00
  • 纵使寂寞开成海
    纵使寂寞开成海

    可不可以带着我的期望去旅行。对生的期望,生活的期望;对爱的期望,对爱人的期望。可不可以请你记得我曾经的疯狂。拾一朵落花捧在手中,在回春的时候埋到土里,它会不会长成我所期望...

    2020-11-24 16:27:00
  • 桐花纷飞时
    桐花纷飞时

    桐花纷飞时,看不见满地的雪白,却只见漫天的舞姿,清香沁入鼻孔,桐花春雨看不透,料峭寒意已经涌上心头。已是桐花纷飞时,却看不到曾经熟悉的身影,已是桐花纷飞时,却独自一人徘徊在小巷...

    2020-11-24 16:26:00
  • 留一瞬最美时光
    留一瞬最美时光

    悄悄的,时间从指间轻轻划走,从来舍不得留下半点痕迹;当参天的树木青翠成荫,斑驳的倒影下流露出点点滴滴的不舍;也许,曾经最为美好的景色终将镌刻在脑海中成为不朽的回忆,沁人的晨风...

    2020-11-24 16:26:00
  • 熘火中的女人
    熘火中的女人

    女人,即如水,又如花,走到哪里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一提到“女人”这两个字眼,大都会用温柔、善良、美丽、贤淑,这些词语来写照。而我,则是一位外表柔弱,内心强大的女人。...

    2020-11-24 16:26:00
  • 九月的阳光
    九月的阳光

    九月的阳光,明媚、温暖。发黄了的草丛里的虫儿们感觉到了阳光的照射,感觉到了那光亮里的温度,感觉到了活力的回归,发出悠长,或短促的鸣叫。这些长长短短深深浅浅的虫鸣,在草丛里,树...

    2020-10-24 19:56:00
  • 秋雨敲打着我的窗
    秋雨敲打着我的窗

    秋天的雨,倏忽来,倏忽去。雨点挺大,敲打在厨房的窗上,乒乒乓,乒乒乓,像打击乐,更像心跳。一边听手机音乐,一边做我喜欢的茄饼。金黄的茄饼出锅的时候,下雨了。“秋雨不过沟,哪里...

    2020-10-24 19:56:00
  • 懂

    总有一种奢求,期望一朝顿悟,将那七情六欲抛得干净。可一路走来总是有说不清的问题,想不通的道理,犯不完的过错。自呱呱坠地,被冠以姓名,置以身份,负以责任,何其疑惑?究竟从哪一刻起我...

    2020-10-24 19:56:00
  • 诗如秋叶
    诗如秋叶

    一转身,看见了秋的样子。躲藏在叶子背后,隐隐变了脸色。在一个空间里看一首诗“恋雨却怕湿绣衣,惜花偏折花枝低,怜蝶反扑蝶落地,喜奴叫奴心何依?”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020-10-24 19:56:00
  • 文学漫谈
    文学漫谈

    词本就是古代的流行音乐。但是真的很流行么,比如井水之处尽歌柳词,可能是吧,听杨雨讲纳兰词也说纳兰词和柳词一般也是人人歌诵,倒也是理解为传播很广而已。然而很多人读的根本就...

    2020-10-24 19:56:00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