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那些事】年集(2)
2020-03-06 作者:匿名 围观 : 2162 次 评论
除了食品类就是过年文化的需用品,比如对联,年画,炮仗,请年神送年神的画像,祭祖上坟用的贡品,纸钱等都算是需要置办的年货。
服装类也是年货的重要部分。过年了,新年新气象,不管老人孩子,人人都要换身新衣服,新鞋袜。
所有的这些年货,都要从年集上购置回来。因此,年集的规模可想而知了,比起平日的集市要大的多。
到了年集上,人声鼎沸,接肩擦踵,一一找到你所采购的年货,不赶上几个年集是根本完不成任务的。
肉市上,卖肉的摊位排出两三里地远。卖家不时的打量着每一个过往行人,只要是到了肉市的人,基本上都是选购肉品的。一旦停留到自己的摊位前,双方就会讨价还价过上几招买卖的套路。什么肥了瘦了,什么贵了贱了,交易成与不成与过招儿的水平高低不完全成正比。有时候折腾半天也不见的成交,有时候三言两语买卖就成了。
但无管成交速度快慢如何,肯定都是感觉应心认可,公平合理才完成交易。有时候你看着买卖成交的很快,说不定买家早就在一旁盯了许久了。多数买主都会货比三家,能便宜一分是一分。但是,肉品的质量的确有差异,不同部位的肉,如正肋处吃的是五花肉,前腿的肉不如后蹲儿的肉好吃等。要吃上好肉,往往是需要出个高一点的价钱的。我喜欢看年集上买肉的这个交易过程,可以从中学习一些买肉的经验。
你比如说,后蹲儿处出的瘦肉多与少,要看白肉的厚度,一般老家买肉时,白肉厚度用手指测量,都说几指膘,通常三到五指,不少人都认为,三指白肉膘要比五指的出瘦肉多,其实,恰恰相反,五指的出瘦肉率要比三指的高。当然,这些年人们都不吃白肉了,直接买价格高一些瘦肉就行了,可是,十多年前,瘦肉与肥肉是不分开卖的,就是现在的年集上,卖肉还是一整片或半片半片的一起卖。
年集上的炮市是赶年集的最大看点儿。尤其对于男孩子们的诱惑非常大。一般炮市都要在集市的边缘,不与其它市场连接。卖炮时试放炮很多,人们仔细分辨着每一家炮商的品质和价格,选择着自己想购买的品种。
小孩子们都要小鞭炮,大人们都要“二踢脚”,这种炮是下面一向竖药,把炮筒打到空中,到了上面,有一响炸药爆炸发声,十分响亮。到了年集,炮商试炮,声音此起彼伏,响彻云霄。除了试放,就是商家的叫卖吆喝声,炮商的吆喝声与其他商贩不同,叫声不能小,容易被试炮声音淹没,没人听得到。往往是赶下这一个集来,嗓音就嘶哑了。再有就是卖炮的叫卖都是吹嘘和自骂。什么“走的走看的看,炮要不响,卖炮的是王八蛋”,“牛逼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等等叫卖着,叫卖一阵儿试放几包,试放完了,买家蜂拥而至,选上自己心满意足的炮仗,完成了这一项采购任务。离开了炮市继续选购其它年货。
小时候最在意的就是买炮,买新衣服,新鞋。还有就是过年家里要煮上一锅肉,啃肉,最是好吃解馋了。
这些年赶年集又有不少变化,由于气候变暖,采购的数量不敢太多,还有就是由于平时物资供应非常丰富,不必储藏太多,够正月里食用就行。再就是卖炮的明显减少了,国家考虑到安全因素,已经严禁买卖燃放鞭炮,因此,年集上不再能够听到试放的炮声以及炮商的叫卖声。
已经又到腊月里赶年集的时候了,这些年由于来到外地生活,年集赶得少了,今年准备着回家,陪着老人赶个年集置办一些年货。这些年,我大多是从市里买回去不少年货,但是,不陪老人赶个年集,好像没有年味儿,多年形成的习惯,只有这样才叫过年。
过年了,给各位编辑老师和读者朋友们拜个早年,感谢各位老师文友一年来对我的帮助支持。祝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有时间带着各位到我的老家去赶年集。
作者:听雨
上一篇:【过年那些事】温存时光的印迹 下一篇:【过年那些事】过年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