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草原家风

2020-03-06 作者:竹影清风 围观 : 1711 次 评论
三月,读到内蒙古作家田培良的长篇纪实《家风》,如沐春风。所谓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和门风,美好的家风是民族美德的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明,积淀了许多优良的传统,成为许多人修身齐家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构建了文明社会的基础细胞。《家风》寻根溯源,通过一个家族世代“积德”,修扬家风的百年沧桑,展示了中华美德的源远流长。

  几年前,田培良曾写过《好人丁新民》和《门前一卜槐》两书,真实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代表、蒙古族企业家丁新民,继承民族传统美德,孝敬老人,爱护民工兄弟的故事,在看似人心浮躁道德弱化的时代,温暖和抚慰了人们的心灵。在一次相关讨论会上,人们提出了“丁新民现象”,思考究竟是什么培育和造就了丁新民,当今社会能不能出现更多这样的道德楷模?《家风》正是对此问题的深入探究。

  大青山下,土默川草原,生活着一群群很久以前由游牧转向农耕的蒙古族同胞,他们崇尚忠厚传家、勤劳善良、和睦乡邻、尊重学识的千年乡风。蒙古语尊称老师、先生为“巴什”,丁家居住的巴什村就是以此命名的。在尊师重教的氛围中,老丁家于民国初年建起了“丁家书房”,启蒙民智,引入文明。这在百年前的内蒙古草原上,实不多见。随着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运动,这里走出了一批批投身于抗日救国,争取解放的有为之士,成为一代佳话。

  《家风》真实记载了当时丁家的为人处世:对那些跑到口外谋生的外乡人,丁家有一条家规,一律不准慢待。无论地位高低,丁家的所有子弟对年长者都用尊称,从来不直呼其名。在饭食上,人不分里外,饭不分好赖。光绪二十六年间,土默川遭遇大旱,腊月给雇工结账时,丁新民的祖父不短一分一厘。老丁家的做人准则由祖父传给了父亲,父亲又传给了丁新民,多少次到了年根下,无论盈利还是亏损,丁新民都要千方百计筹措款项,保证农民工的工资按时发放。

  在老丁家干活的一位孤苦老汉,因意外事故丧命。丁新民的祖父就像安葬自家的亲人一样,把老汉的后事办了个周到圆满。丁新民继承家风,更是把民工兄弟当作亲人,那年腊月,一位曾在他手下打工的农民工因病在老家去世,丁新民听说后,连夜带人驱车几百公里前往吊唁,进门就在灵前下跪磕头:“兄弟,你这辈子给我打工,下辈子我给你打工。”一席话令在场人无不动容。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老丁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红色家风世代延续。大青山和土默川曾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丁新民的父亲丁树林在抗战初期就加入了共产党,除了舍命,还舍家舍财。他变卖了家产,资助绥蒙地下工委开展工作,而自己全家老小却在穷苦中勉强度日。在父亲的影响下,丁新民及晚辈几乎都是中共党员,那年汶川地震,他带领全家6位党员共缴纳特殊党费180万元;作为一位民营企业家,他成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参与和见证了党和国家发展中的关键时刻、重要历程。

  《家风》用真实的故事、朴素的语言,刻画了一位优良家风的传承者和守望者。“知书达礼,诚实守信,谦和忍让,孝老爱亲,乐善好施,济困怜贫”等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造就了丁新民,而他又不遗余力地将家风美德传播给世人。品读《家风》,让人领悟到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更难的是祖祖辈辈都做好事,都成为好人。中华民族得以昌盛发达,雄立于世界之林,正是因为世代相传的中华文化蒂固根深,千万道家风吹拂人心,如春雨润物,鼓舞人们不断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这是一个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缔造的是中国人的价值观,给人们带来有益的启示:在今天,要树立起美好的社会风尚,离不开各民族千家万户自我修养,传承良好家风,大处着眼,点滴做起,为后人留下无尽春风。

  (叶梅 作者为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

相关文章

  • 忆江南
    忆江南

    昨晚和阿浩谈起诸多童年记忆,不知不觉眼前浮现一片油菜花海,黄灿灿,一眼望不到头,连空气都带着甜香。微风阵阵,将我们手中的风筝带上了蓝天,如果放风筝累了,就拿个石块,将风筝线压住...

    2020-11-24 16:27:00
  • 纵使寂寞开成海
    纵使寂寞开成海

    可不可以带着我的期望去旅行。对生的期望,生活的期望;对爱的期望,对爱人的期望。可不可以请你记得我曾经的疯狂。拾一朵落花捧在手中,在回春的时候埋到土里,它会不会长成我所期望...

    2020-11-24 16:27:00
  • 桐花纷飞时
    桐花纷飞时

    桐花纷飞时,看不见满地的雪白,却只见漫天的舞姿,清香沁入鼻孔,桐花春雨看不透,料峭寒意已经涌上心头。已是桐花纷飞时,却看不到曾经熟悉的身影,已是桐花纷飞时,却独自一人徘徊在小巷...

    2020-11-24 16:26:00
  • 留一瞬最美时光
    留一瞬最美时光

    悄悄的,时间从指间轻轻划走,从来舍不得留下半点痕迹;当参天的树木青翠成荫,斑驳的倒影下流露出点点滴滴的不舍;也许,曾经最为美好的景色终将镌刻在脑海中成为不朽的回忆,沁人的晨风...

    2020-11-24 16:26:00
  • 熘火中的女人
    熘火中的女人

    女人,即如水,又如花,走到哪里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一提到“女人”这两个字眼,大都会用温柔、善良、美丽、贤淑,这些词语来写照。而我,则是一位外表柔弱,内心强大的女人。...

    2020-11-24 16:26:00
  • 九月的阳光
    九月的阳光

    九月的阳光,明媚、温暖。发黄了的草丛里的虫儿们感觉到了阳光的照射,感觉到了那光亮里的温度,感觉到了活力的回归,发出悠长,或短促的鸣叫。这些长长短短深深浅浅的虫鸣,在草丛里,树...

    2020-10-24 19:56:00
  • 秋雨敲打着我的窗
    秋雨敲打着我的窗

    秋天的雨,倏忽来,倏忽去。雨点挺大,敲打在厨房的窗上,乒乒乓,乒乒乓,像打击乐,更像心跳。一边听手机音乐,一边做我喜欢的茄饼。金黄的茄饼出锅的时候,下雨了。“秋雨不过沟,哪里...

    2020-10-24 19:56:00
  • 懂

    总有一种奢求,期望一朝顿悟,将那七情六欲抛得干净。可一路走来总是有说不清的问题,想不通的道理,犯不完的过错。自呱呱坠地,被冠以姓名,置以身份,负以责任,何其疑惑?究竟从哪一刻起我...

    2020-10-24 19:56:00
  • 诗如秋叶
    诗如秋叶

    一转身,看见了秋的样子。躲藏在叶子背后,隐隐变了脸色。在一个空间里看一首诗“恋雨却怕湿绣衣,惜花偏折花枝低,怜蝶反扑蝶落地,喜奴叫奴心何依?”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020-10-24 19:56:00
  • 文学漫谈
    文学漫谈

    词本就是古代的流行音乐。但是真的很流行么,比如井水之处尽歌柳词,可能是吧,听杨雨讲纳兰词也说纳兰词和柳词一般也是人人歌诵,倒也是理解为传播很广而已。然而很多人读的根本就...

    2020-10-24 19:56:00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