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在这个展览,读懂一个作为诗人的齐白石

2023-06-11 作者:艺术中国 围观 : 685 次 评论

展览现场

众所周知,齐白石以书画艺术而闻名于世。但他却始终强调其诗人身份,并自称:“我的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中,以诗的数量最多,皆与其书画实践互为助益。自2005年建馆、“齐白石艺术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北京画院便长期致力于齐白石二千余件院藏作品、文献的研究工作。我们通过“一叶知秋”的工作方法,拓展到与全国乃至全球机构合作,如今延伸到诗歌、文学、哲学、戏曲、建筑等领域,力图以跨学科的方式,丰富齐白石艺术研究的思路。

展览现场

习诗之路:自烧松火读唐诗

齐白石幼年家贫,八岁始随外祖父在蒙馆读了半余年的私塾。二十七岁时,师从胡沁园学习工笔花鸟画,在其引荐下随陈少蕃读书学诗。为了贴补家用,他白天做木工,到夜晚才能读书,且有诗《往事示儿辈》:“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记载了自己早年勤学苦读的经历。同年,在沁园师举办的雅集诗会上,以一首七绝赢得众人的称赞。其间加入王仲言等发起的“龙山诗社”,被推举为社长,又加入黎松安组织的“罗山诗社”。齐白石与诗友擘笺唱和,并为他们绘制诗笺,掌握了押韵、对仗、用典的格律诗法。1900年,他典租莲花砦下的梅公祠,添盖了一间书室,取名为借山吟馆。


南昌馆七夕连句 王闿运 28.8×32.5cm 纸本墨笔 北京画院藏

诗文交游:诗料盈眸客不贫

诗歌创作是抒怀寄情、言志喻理的方式,也承载着文人的社交功能。诗文相酬兴于汉魏,盛于唐宋,不仅拓展了文人构建关系的渠道,在诗歌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齐白石说:“我的诗既是抒情,也是纪事”。他在求艺、交游生活中与友人诗文酬和、赠答不计其数,由此留下了许多或跌宕起伏或妙趣横生的轶事掌故。齐白石常随王湘绮老师参加诗会雅集活动,进入由王门关系钩织的湖湘文化精英圈,得以结识社会名流文士。1904年,应王湘绮之约游历江西南昌。正值七夕良辰,老师招饮同门,首以“地灵胜江汇,星聚及秋期”起唱,然而齐白石和同门都未联上。为此,齐白石深感羞愧,回家便把书房“借山吟馆”的“吟”字删掉了。

青灯(《花卉册页》八开之三)齐白石 30×25.5cm 纸本墨笔 北京画院藏

诗画一律:画意诗心相与随

诗是心灵的语言,画是意趣的折射。中国绘画艺术讲究“诗画一律”,强调诗与画的异质而同趣。诗是听觉艺术,赋予画以情感;而画是视觉艺术,赋予诗以形象。宋蔡绦《西清诗话》:“丹青吟咏,妙处相资”,这种诗画互补的观念,促使题画诗、诗意画得以发展和兴盛。1906年,王振德在《齐白石的诗文与题跋》一文称“齐白石的诗文多为题画诗作,常常是先有诗情而后升华为画意,社会人生的诗意感受是他书画印创作的基础。”齐白石的书画艺术天真平淡,他将感性体验化为心灵的妙悟,体会诗画关系内在逻辑。诗画同观,相得益彰。其题画诗,或直陈心曲,折射出对家乡故土的深切怀恋;或联喻类比,表达对天地世相的体察洞悉;或应物斯感,流露出民胞物与的忧患情怀。

寻旧图 齐白石 151.5×42cm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诗与时代:诗不关书别有才

宋严沧浪《沧浪诗话》言:“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中国诗歌强调真情实感,抒发诗心灵性,反映诗人的性情气质和审美趣味。齐白石出身农民阶级,早年失学,毕生为生计辗转。无论是他的诗歌还是绘画,多从中国民间文化中汲取创作素材,抒写自己的生命体验,表现普通百姓的真情实感。他说:“我的诗,写我心里头想说的话,本不求工,更无意学唐宋”。既倾心于文人的诗情墨趣,同时保持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世间万物都成为其笔下的诗思画料,被赋予了悠然自得的诗情、幽默诙谐的诗趣、平实质朴的诗理。

钟馗搔背图 齐白石 89×47cm 纸本设色 1926年 北京画院藏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