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安东尼·葛姆雷来了!西海美术馆将呈现其大展《有生之时》

2023-03-31 作者:许柏成 围观 : 724 次 评论

安东尼·葛姆雷 《茎II》,2019 铸铁 62.7 x 38.9 x 59厘米 摄影:Stephen White & Co ©艺术家

“雕塑并非世界的照像,而是对世界实实在在的改变。”

—— 安东尼·葛姆雷

2023年5月,西海美术馆将呈现英国雕塑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大展“有生之时”(Living Time)。这是迄今为止安东尼·葛姆雷在亚洲最为全面的创作呈现,展览围绕其“将身体作为转化与交流之所”而展开的探索,贯穿了艺术家近40年的创作生涯。

安东尼·葛姆雷,《果实》,1991/93;《身体》,1991/93,铸铁和空气,233 x 265 x 226cm和110.7 x 129.5 x 122.5cm,展览现场,皇家艺术学院,2019年摄影:Oak Taylor-Smith ©艺术家

展览“有生之时”将激活西海美术馆两个迥异的空间—— 4号和5号展厅。相较于表面化的作品呈现,展览将“作为空间的身体”作为更为有效的研究线索,从早期标志性的《膨胀》系列作品(Expansion Works)到近期将建筑性注入人类躯体的作品,跨越了不同的时间维度。35件雕塑在4号展厅以网格的形式展出,以呼应空间的封闭性。这是葛姆雷首次在不参考其创作时间线的情况下展出作品,令观者得以在作品之间自行构建连接。

展览收幕于5号展厅的四件《膨胀》系列作品。作品源自艺术家对于重塑皮肤边界的痴迷,通过将躯体皮肤向外扩张形成如葛姆雷所说的“封闭爆炸”。5号展厅的二层将为观者提供独特的视角,首次将俯瞰的观看体验引入这组作品的表达中。

安东尼·葛姆雷 《推XIII》, 2015 铸铁 162.5 x 45.5 x 44.5厘米 摄影:Stephen White,伦敦 ©艺术家

“有生之时”的开幕距离葛姆雷首次到访中国已有近三十年的时间。1995年,艺术家来到中国为与当地人合作的大型装置作品《亚洲土地》(2003)进行调研,他曾先后前往西安、北京紫禁城、南京、阳朔以及山东淄博的砖厂。葛姆雷曾谈及这次旅行对其生活及工作的持久影响,“我意识到中国与像素的关系可以追溯至2000年前,砖作为一种普遍的几何单元,却又与具象世界相关联。举例而言,行走在中国,看到各地砖厂,南京城墙的灰砖,我感受到一种非凡的文化,这与土地的形式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展览海报

安东尼·葛姆雷:有生之时

展期:2023年5月- 12月

策展人:范迪安

出品人:孟宪伟

地址:西海美术馆,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银沙滩路1111号

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 ©Lars Gundersen

关于艺术家

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因其探索人体与空间关系的雕塑、装置和公共艺术作品而受到广泛关注。他的创作直面人类于宇宙万物间立足点的本源性思索,致力于将艺术空间作为一种生成之所,让新行为、思想与情绪得以涌现。

葛姆雷的作品在英国及全球各地广泛展出,包括莱姆布鲁克博物馆,杜伊斯堡(2022);福尔林登博物馆,瓦瑟纳尔(2022);常青画廊,圣吉米纳诺(2022);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新加坡(2021);绍维克辛德尔芬根美术馆,辛德尔芬根(2021);M+博物馆,香港(2021);皇家艺术学院,伦敦(2019);提洛岛,希腊(2019);乌菲兹美术馆,佛罗伦萨(2019);费城艺术博物馆,费城(2019);龙美术馆,上海(2017);国家肖像美术馆,伦敦(2016);观景城堡,佛罗伦萨(2015);保罗·克利艺术中心,波恩(2014);巴西中央文化银行,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及巴西利亚(2012);堤坝之门美术馆,汉堡(2012);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圣彼得堡(2011);布雷根茨美术馆,奥地利(2010);海沃德美术馆,伦敦(2007);马尔莫美术馆,瑞典(1993);及路易斯安娜现代美术馆,胡穆勒拜克,丹麦(1989)。永久公共艺术作品包括位于英国盖茨黑德的《北方天使》、克罗斯比海滩的大型装置作品《别处》、西澳大利亚巴拉德湖的装置《澳大利亚腹地》、位于荷兰莱利斯塔德的《暴露》和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麻省理工学院的《和弦》。

 1 2  尾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