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聚焦《永恒的祭献: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大展(4)第二幕:宗庙

2023-03-01 作者:艺术中国 围观 : 414 次 评论

撰文_柳扬

让我模仿世界名著中最有名的开场白之一,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的小说《白鲸》(Moby Dick)的第一句话(“Call me Ishmael”),说:“请叫我宗伯,我是西周掌管宗庙祭祀礼仪的官员,我将带您去参拜西周的宗庙。” 如此,大家就随着我走进了第三幕,Temple。观者会看到,这是一个类似舞台布景所表现出来的场景。展厅的正中被两道背靠背、用细纱制成的布幕,分割成前后两大空间,布幕在屋子的中轴线上留出过道,两侧靠墙处也留有空间。

第一道主布幕上白昼时分的庙堂内部图像

两道主布幕前后还有数道窄布幕,上面也有庙堂内部木构建筑的图案。宽窄不一、前后错开的布幕不但展示了宗庙内部的景象,而且还创造出空间感。

第二道主布幕上夜晚时分的庙堂内部图像

事实上,叶先生特别看重这一幕,布景是由大陆艺术家绘画、在香港印制,再寄到本馆。同时他还要我们邀请两位跟他长期合作的中国香港服饰专家和画家Mandy 和 Jimmy 来明尼阿波利斯,在印制好的庙堂图像上又添加彩绘,使得它们更逼真和有立体感。

布幕上做出的斑驳、陈旧效果。

这个场景对我们这个展览的主题来说,也同样是重中之重。从商到周,祖先崇拜一脉相承,祭祀礼仪则愈加慎密。西周人称宗庙为“宫”,它是宗教和政治仪式的中心。宗庙是后人和祖先神灵沟通的地方,储存了氏族历史的集体记忆,使得氏族成员“不忘起初”(《礼记》)。在共同祖先和同一血缘的旗帜下,同宗人团结一心,确保氏族血脉和权力的永久延续。青铜礼器就在宗庙陈列和使用,两者是共生关系,互相依存、唇亡齿寒。青铜器的存在和使用,赋予宗庙以权威,离开了宗庙的环境和祭祀仪式,青铜器就失去了它们应有的意义。

虽然周代的宗庙早已湮灭于时间的灰烬中,但当时人们在宗庙中祭祖时吟唱的颂歌,通过《诗经》,仍余音袅袅,萦绕于我们耳际,让我们猜测庙堂的模样;考古发现的西周早期大型建筑遗址,也提供了让我们重构宗庙的线索:很可能,那是一个沿中轴线修建的多重建筑,中有数个庭院,四周由檐廊环绕,围成封闭的所在;而青铜礼器就深藏其中,在各式各样的祭祀礼仪中,祭献酒食供品给神灵,让参与者与神灵沟通,如同我们在这一幕所体验到的一样。

展厅另一侧的布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