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笔会官网

微信
手机版
快捷投稿

大英博物馆开放《女史箴图》六周展出季,一起展出的还有傅抱石《困顿中的文人》与《金刚坡 》(2)

2022-10-09 作者:台馨遥 围观 : 555 次 评论

傅抱石,《困顿中的文人》(图片源自网络)

《困顿中的文人》表现了画面下方一位文人萧疏放逸,愁眉不展的一面。文人眼前尽管摆着笔墨纸砚,却没有挥毫泼墨,或许是文机凝滞,苦思冥想之时。其身后站立的随侍静默不语,其情态却足以传递出对主人深刻的理解。

除了人物画,傅抱石也曾对山水作画。此次大英博物馆展出的《金刚坡》也是创作于“金刚坡时期”的作品。

傅抱石曾在一篇《中国画的空间表现》中写道:“东晋顾恺之所作《女史箴图》是完整的卷轴人物画,距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山水画的发展却要稍晚一点。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对空间的认识和表现问题,在理论上尚未解决。”

那么这个在当时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

在傅抱石看来,以《女史箴图》来看,它所表现的空间极其有限,大部分是没有背景的。人物本身所占的空间毕竟有限,容易得到合理的安排。山水画则不同,景深有万里之遥,如果没有合理的法则去处理大山大水所占的空间,山水画可以说无法绘成。

傅抱石,《金刚坡》(图片源自网络)

这幅《金刚坡》描绘的景色具有适度的艺术化夸张,傅抱石将山水景貌一下子带到我们眼前,天边的云彩和飞瀑连接在一起,瀑布与山崖处看似凌乱的线条塑造出山体的骨感,奇峻嶙峋,草草处尽显老道。近处的松石,松针根根挺立,氤氲着绿意盎然。

“我创作山水画,每当提笔落墨时,心中便无时不在考虑空间关系。画树必出四枝,画石必分三面,丛树、叠石必分前后,以显前后空间关系。画山必显山势、阴阳向背以求山峦的磅礴厚重。后山托前山,近山衬远山,以求山峦之间的空间关系。用墨必分浓淡,以显前后层次。一幅画的空间关系,在立意时已全局在握,胸有成竹,点划之间,自成天地。”

此次三件作品在大英博物馆的展出,互相观照,或许将为我们重温中国人物画起源和山水空间意识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据悉,顾恺之《女史箴图》与傅抱石《困顿中的文人》与《金刚坡》已于大英博物馆91a号展厅开放展出,自10月3日起将持续展出六周。(台馨遥/文,本文部分内容参考傅抱石《中国画的空间表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