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廿九品新探”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展出(2)
《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朱培尔致辞
朱培尔从专业角度解读了此次展览,他说:“此次展览所展出的二十九品篆书,都不是纯粹书写的产物,而是加入了铸造、铭刻、自然剥蚀以及拓搨等诸多的元素,从而使这些金石铭文有了更多单纯的笔墨以外的美感,这对于改变当下书法创作的单一化倾向与书写技巧的庸俗化倾向,具有引导作用;这个系列展览,秉持着以传统为基点,以创作为导向,以学术为支撑的策展理念。从而引导让更多的书法家与理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去关注书法审美观念的提升。我也希望其他专业的部门,也能推出这样启发心智,有利创作与研究的展览,为书法爱好者、观众带来更多的启示与视觉的享受。”
展览现场
胡抗美认为这是一次有别于征稿、评审的展览类型。他说:这次展览在展出之前有着漫长精细的酝酿过程和明确的学术呈现渴望。这次篆书展突出了篆籀之气,这是对我们这个时代创作的深入学术提醒。篆隶以及其呈现出来的篆籀之气,是中国书法传统的溯源之处和发聃之地,空间和线条之美是书法创作永恒的本体和关注点。前年和去年的展览,包括这次篆书廿九品展,正是对当代展览中篆籀之气缺失的补充和有效提醒。这三次以及今后还会持续做出的系列展,都是对我们中华民族书法文化美的溯源、美的提醒和美的传承,展览意义非凡。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的分展区设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展览部主任顾恒谈到,金石碑刻拓本是存续中国典籍文字与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国家图书馆藏甲骨35000余片,金石拓片26万余件,它们不仅是重要的学术研究史料,是精妙的艺术作品,也是书法创作的源泉宝库。国家典籍博物馆依托于国家图书馆宏富馆藏,自2014年对公众开放以来,立足馆藏举办了多个重要展览。本次展览两家单位携手共进,优势互补的首次合作,旨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对篆书进行经典化梳理和展示,尊重和继承金石碑刻经典,以展览的形式、篆书的内核,为公众带来一场篆书艺术的审美盛宴。
展览现场
曾翔表示,本次所展出的展品所拓印的书法作品均来源于原作,观者可以直观地去感受原作者的所情所感,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这是印刷品所难以具备的,这也是任何有书法情怀和文化情怀的人所能共鸣的。所以这场展览对于每一个热爱书法乃至传统文化的专业从业者和爱好者来说,是很难得的机缘。让我们在同一个地方近距离欣赏如此之多的精品,展览的学术性也不言而喻,也希望大家能借此机会重温一下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8月31日。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