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博物馆旗袍主题展开幕,弘扬中华美学共促民间交流
美国华人博物馆(CAMDC)旗袍主题展系列活动日前在美利坚大学(UDC)拉开序幕,这是该博物馆首次举办旗袍活动,也是继2022年《道教:追寻天人合一》文化展后,该博物馆举办的又一次华人文化主题活动。据悉,此次旗袍主题系列活动将一直延续到2023年9月底。美国华人博物馆董事会主席裘菲立表示,博物馆将以中华美学和传统文化活动为桥梁,展开一系列的民间文化交流活动。
500 位政商嘉宾出席旗袍展
旨在向美国各界展示最具中国传统特色、代表东方美学的经典服饰旗袍,促进中美间的民间文化交流。旗袍主题展系列活动不仅在美国主流社会形成了话题讨论,也邀请到包括中国驻美大使夫人王丹、土耳其驻美大使夫人InciMercan、华盛顿市长办公室代表JenniferGray、中国驻美使馆公参陈春梅、马萨诸塞州州众议员齐丽丽、马萨诸塞州亚太裔事务委员会行政主任王珮莲(ChristinaPoy)在内的约500位政商嘉宾出席活动。
此次在美展出的旗袍一共分成三个部分,展现了旗袍从满清服饰、到中国近代再到当代时尚的完整历程。这其中包含了旗袍在长期演化中形成的风格独特的审美形式,包括廓形、立领、胸襟、开衩、盘扣、刺绣等等;同时也涵盖了在形式的基础上,不同时代与文化背景下,旗袍背后折射的华人社会的人文历史和时尚审美的变迁。
旗袍 , 从文化符号到交流桥梁
旗袍作为一种符号,在近现代西方平等、自由、女性独立思潮的影响之下,经历了深刻的变化。旗袍在原有清朝的形制之下加入了西方时尚潮流的元素,形式更加简约自由,以此符合时代的潮流,因此近现代的旗袍也被看作是中西时尚文化融合的一种象征。进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旗袍更是上升为代表东方婉约优雅审美的文化符号。虽然旗袍的流行距今已经将近百年,但直至今日,旗袍仍然作为不可忽视的一股时尚力量,努力地融入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美国华人博物馆董事会主席裘菲立在接受访问时表示,旗袍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实际上也成为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此次的旗袍系列活动,除了让人们能够领略到东方美学的魅力之余,也希望借此推进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文化的理解。“我们希望通过此主题文化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促进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致力于持续不间断的中美民间交流
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美国华人博物馆顾问侯庆宇表示,该博物馆的愿景是成为有前瞻性、备受认可的文化中心,推动多种形式的活动,建立有意义、持续的对话,帮助社会各界加强对华人历史、文化的人士,未来博物馆也将在各地组织博物馆合作,在国家舞台上讲述华人故事。
美国华人博物馆还将在2023年到2024年间,组织包括上海龙华古寺赴美的佛教文化展览、美国华人大侦探李昌钰的展览、一年一度表彰在美杰出贡献的华人颁奖活动金灯笼奖以及面向中美青少年的文化交流之旅等一系列活动。对此,裘菲立表示,美是世界通行的语言,以人类共同的情感为价值起点,构建开放交流的文化空间。博物馆希望借助自身的影响力,将文化民间交流常态化、机制化,从而倡导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观,促进中西方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据悉,裘菲立2018年发起成立香港华兴慈善基金会,旨在为香港社会和社区提供服务,向世界推广香港文化和特色,以及促进香港与内地人才、科技、经济的交流。近几年来举办了多次香港社区的助老活动,并在疫情期间多次向香港纪律不对捐赠防疫物资。2021年裘菲立被聘请为香港入境处人员协会名誉会长。
(来源:财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