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没有时间流泪(3)
2020-03-06 作者:繁华落幕 围观 : 2696 次 评论
半个小时后,陈传英的妈妈不辞而别!
临终前的陈妈妈,究竟要对女儿说什么呢?
三
红白镇卫生院有一位护士叫陈玉英,是陈传英的同事,陈妈妈去世时,她在身边。
陈玉英告诉我说,陈妈妈死之前一直喊冷,因为失血过多,循环不好,所以身体会发冷。当时陈妈妈知道自己不行了,就反复地说,我要死了,快叫英英过来,我有话要给她说。但陈传英当时又要给伤员包扎,又要输液,确实走不开。陈妈妈最后要给女儿说的话,其实没有啥,陈妈妈说,她有一条裤子在家里的箱子里,裤兜里还有三百元钱!让陈传英千万不要忘了,回家把这三百元钱扒出来!
裤兜里还有三百元钱!这就是灾区一位母亲临终前对女儿的最后遗言!
这对今天的城里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在我的家乡四川山区——也许整个中国的农村,这样的事情实在太真实、太普遍了。老人临终前的最后遗言,几乎全是关于钱。因为钱对中国百姓来说,就是房梁、就是粮缸、就是命根啊!有什么办法呢?上世纪70年代,一个妇女在地头里顶着太阳干上一天活,才挣五六个工分,而五六个工分仅值几分钱!陈传英的妈妈是山里人,一辈子拼命挣钱,为的是供养女儿上学读书。直到女儿护校毕了业,在红白镇当上了护士,每月有了固定的工资,妈妈的兜里才总算有了一点钱。但妈妈非常看重女儿每月的这点工资,自己省吃俭用,从来舍不得花一分,甚至夏天再热再累,连五分钱一根的冰棍都舍不得买!妈妈把女儿每月工资剩下的钱,一角一角地、一元一元地攒起来,放在一个布袋里,足足攒了三百元!但妈妈离开这个世界前,没有抓住钱袋,却抓住了灾难!
而这期间的陈传英一直在忙,忙得晕头转向,忘记了时间,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疲累,甚至腰扭了、脚崴了、手指划破了,都不知道痛。后来她看见地上的矿泉水,才感到嗓子快冒烟了,从地上抓起一瓶,拧开就喝。她一直忙到晚上10点,才抓住一个机会坐下来,坐在红白中学的操场边。操场上,到处摆满了尸体,红白镇所有的尸体都摆在了这里!而她的妈妈,也躺在这里,就在她的身边,不足两米远。望着妈妈,陈传英脑子一片空白,神情木然。七岁的女儿自下午托付给一个家长后,她就再也没有见着,不知去向;老公在金花镇,距离这儿几十里,听说那儿地震同样厉害,也不知是死是活?爸爸是建筑工人,地震前就去了红白镇最偏远的一个山谷——“欢乐谷”,同样死生未卜;而在德阳上学的弟弟以及老家的爷爷和奶奶,也通通音讯全无。此时此刻,她身边唯一的亲人,就是妈妈了。但妈妈却走了!不到六十岁的妈妈,几个小时前还在和她说话的妈妈,说走就走了,一甩手就走了,再也不回来了,永远也不会理睬她了!妈妈是2001年才到红白镇的。本来妈妈是不愿意来的,她对妈妈说,来吧,红白镇好!妈妈说,再好也不是我的家,还是老家好,习惯了。再说,还有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呢!她就对妈妈说,妈妈,您就不要您孙女啦?您孙女天天都在想您呢!妈妈你来吧,我实在忙不过来,您不心痛女儿,总得心痛孙女吧!妈妈就来了。想不到,妈妈这一来,再也回不去了。要是妈妈不到红白镇来,也许就没事了。不,要是下午一直守在妈妈的身边,检查仔细一点,及时为妈妈打针、输液,止住流血,再想法及时送到什邡市医院,也肯定不会有事的!本来,她在医院工作,在医院工作最大的特权是什么?就是看病可以“开后门”,可以不排队,可以不挂号,可以找最好的医生会诊,可以用最好的药物治疗,甚至手术、吃药、住院,事先通通可以不付钱,等病好了,出院了,再结账。别说是自己的亲生妈妈,就是一般熟人,在医院待遇也有不同。再说了,地震了,妈妈也是红白镇受伤的灾民,而且伤势严重,又是女性,又是老人,她作为一个护士,去照顾妈妈,抢救妈妈,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但是,妈妈没有享受到一个医院家属的任何特权,甚至连一般灾民应该得到的关怀和待遇也没得到——如果她不是医院的护士,她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守在妈妈的身边。而最让妈妈伤心的,正是这一点。她心里非常清楚,临终前的妈妈,多么希望女儿能在身边陪她说几句话啊!哪怕什么也不说,只要女儿坐在身边,看着她慢慢死去,她也心满意足了,死也瞑目了。但妈妈最后的这点心愿,她也没有满足。直到妈妈从阳间坠落阴间,她连妈妈的头发丝都没见到一眼。妈妈一生辛劳,一生节俭,把一个硬币一个硬币节省下来的钱,全用在了供养她和弟弟上学上。妈妈一辈子对她从来没什么要求,也从来没要求过什么,一生中唯一的一点要求一点愿望,就是临死前希望能见她最后一面,说上最后两句话。如果她当时一直陪在妈妈的身边,妈妈肯定也不会责怪她的;如果她能听完妈妈最后的遗言,妈妈也肯定不会生气的。可妈妈近在咫尺,她一样没有做到!这让九泉之下的妈妈怎么想?怎么原谅自己啊?
上一篇:沦落的青春:第四章 下一篇:沦落的青春:第二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