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童年
2020-03-06 来源:美文阅读网 围观 : 1054 次 评论

我用无比的深情
向你问候
也许,我的问侯
能给你带去一点宽慰
但,那喜庆的鞭炮
是我最忠心的祝福
鸡鸭鱼肉是幼时的奢望
可我现在需要的
是你一句最温暖的话语
鞭炮的声鸣是我们
友谊的见证
就像我们端起的酒杯
越醇越香
也许,雪花能凝聚我们友情
但那株庭院中盛开的腊梅
是我们最忠诚的见证
回家是我们四季思念的沉淀
但她能点燃我们
永不褪色的思乡之情
到年了
我们虽彼此分离那一段时空
但年啊
怎能阻隔我们浓郁的思念之情
也许相距千里
也许近在咫尺
但,那种永远不能割舍的
却是我最诚挚的问候
过年,没有年龄的差距
立夏过后,玄黄鸟开始急了腔调,一遍一遍催促着农人“旋黄旋割”;太阳也显得有些焦灼,温和的脾气变得躁急,呼哧呼哧地倾吐着热气,晒得地里的麦子哔哔剥剥,齐声叫嚷着:“热啊、热啊,割吧、割吧!”
“玄黄鸟叫了,该割麦了。”父亲说。父亲和他的先辈一样,是地道的农民。那奔走在黄土地上,在春夏秋冬的轮回中播种收割的人生,是他们既定的生命轨迹,也曾是我童年、少年时的难忘经历——尤难忘,那第一次割麦的经历。
记忆中,七八岁时,又到了一年收割麦子的时节,一帮在村里到处野跑的孩子都被父母收束起来,开始下地割麦。那次,也是在玄黄鸟的叫声中,父亲磨好他们的镰刀后,又从屋檐下的椽缝间取下来一把镰刀——那应该是经过几代人掌握的镰刀吧,在岁月的磨砺中,只剩下窄窄的一弯月牙,单薄的身子满是锈迹,让人难以亲近。然而当父亲重新换了把柄,再霍霍地磨去其上的锈迹后,那单薄的身子竟显得小巧而可爱,令我爱不释手,一改之前的抗拒,强烈地想去下地割麦。
于是在那个晴好的下午,我提着镰刀,跟随着父母,雄赳赳地奔赴麦田地。一路上,蝈蝈叫得欢,野花开得艳,但却不像往日让我注目,相反,那些曾经被不屑一顾的野草,却引起了我兴趣。行走间,我就像手握宝剑驰骋在疆场的将军,一路提杀挥斩,只杀得路边的野草纷纷伏首,尽数折腰。待到天地,面对的不再是不成规模的虾兵蟹将,而是披戴着黄金盔甲、军容整齐的军队,它们头顶着针尖一般的麦芒与我的镰刀对峙,但在父母的带领下,我自有对付它们的战术:先半蹲在地,左脚前,右脚后,再左手拦腰扶抓一把,右手的镰刀伸进根部,一拉,霍地一下,麦子便应声倒地;再扶抓,再拉,麦子又倒下一把……霍霍声中,不觉便淹没在一种欢畅的节奏中。
然而,机械的伸拉单调而乏力,当挥舞镰刀的手臂逐渐酸疼,当弯腰太久要而直不起身子的时候,之前的壮阔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疲惫的我毫无形象地蹲坐在了地里,心爱的镰刀也被弃置一旁。而在我的眼前,父母却一声不吭地割完一垄再割一垄,仿佛一点都不觉得累。
蓦然,脑海中灵光一闪,让我顾不上腰酸腿软,连忙拿起了镰刀,扑向了麦田——再割麦子时,我并不跟随父母的节奏推进,而是急速打通一条半米左右宽的通道,蜿蜒行进。那一刻,似乎觉得,手中的镰刀就是《地道战》里民兵手里的铁锹,挥舞间,便穿凿出一条地道,俯身趴下时,便真觉得遁入了地道。又似乎,手里的镰刀变成了老鼠的前爪,刨挖间,便贯通了一条底下堡垒。又觉得,弯弯曲曲的通道像极了蜿蜒的龙身,山风吹来,带起层层叠叠的麦浪,那龙便真似摇首摆尾起来……那一刻,金色的麦田地里,童真的想象伸展开翅膀,飞上了天空,在云端起舞。
当脑海中的想象暂停之后,再回头看时,只见一条歪歪扭扭的通道穿插在金黄色的麦田地里,那一刻,手提镰刀而立的成就感,所谓踌躇满志也不为过。而在后面,父母一边按部就班地推进着,一边再顺手扎好我割倒的麦子,同时也将我建造的营垒一步一步地蚕食、攻陷。虽然内心不舍,但隐隐知晓生活的步伐容不得因为游戏而有所懈怠,于是只得调转过头,更加卖力地左冲右突。